叶修说着,迅速调出一张对比图投射在大屏幕上。
左侧是鹰酱基于Link-16数据链的扁平化指挥架构示意图,各个作战单元通过数据链直接相连,像一张紧密编织的网,信息能在舰艇、战机、地面部队间实时流转;
右侧则是我方现行的树状指挥体系,从基层到高层的线条层层叠加,像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您看这些关键数据,”叶修指向图中标注的红色数字,“外军的指挥层级比我们精简3到4级,这意味着他们的信息传递效率能提升60%以上。
比如前线发现目标后,外军从确认到火力响应平均只需8分钟,而我们目前的流程……”
话音未落,整个指挥大厅突然剧烈震动,头顶的应急灯瞬间切换成刺眼的红光。
尖锐的警报声撕裂空气,像一柄利刃划破凝重的氛围。情报参谋的嘶吼声穿透喧嚣:
“报告!综合电子侦察及航空遥感数据确认——海上编队突破1500海里警戒线。
现已进入西太海域!编队含水面舰艇12艘,舰载机起降频率激增,初步判定具备实战部署特征!”
王力的手掌重重拍在指挥台上,木质台面发出沉闷的响声:
“所有侦察力量转入24小时不间断监视!海军航空兵立即前出至09空域,保持战备巡航!电子对抗部队启动全频段监测,干扰对方数据链传输!”
作战地图上,代表对方舰艇的光点已组成菱形编队,像一柄寒光闪烁的匕首直插向目标。
叶修盯着屏幕上不断更新的舰艇坐标,注意到对方刻意保持在我方侦查力量的边缘,显然在进行战略试探。
然而危机并未止步。23小时后,刺耳的警报再次撕裂指挥大厅的平静。
“目标丢失!”情报参谋的声音带着明显的破音,手指颤抖地指向大屏幕——
原本密集闪烁的蓝色光点全部变成了刺目的红色问号,“对方编队在复杂气象区边缘突然消失,卫星、雷达均未捕捉到踪迹!”
王力的目光落在态势图上那片标注着低气压带的漩涡状云团,突然抓起战术电话:
“接前方舰队!命令所有侦察船前出至015海域,扩大搜索范围!就算用望远镜看,也要把他们找出来!”
塔台指挥员紧盯着仪表盘:风速30米/秒,垂直气流强度三级,远超战机安全起降标准。
但他看着通讯器里传来的命令,最终还是按下了起飞按钮。
跑道尽头,该师师长、政委、参谋长并肩伫立在雨幕中,军帽上的雨水顺着帽檐连成珠串,
军装早已湿透贴在身上,却没人抬手擦拭。当战机轰鸣声刺破雨幕时,三人同时抬手敬礼,直到那抹银灰色彻底消失在云层里。
凌晨2点17分,王力叶修两人走进保密会议室,浓郁的咖啡香混杂着纸张油墨味扑面而来。
墙上的电子钟闪烁着绿色的荧光数字,仿佛时间在这个房间里也变得紧张起来。为首的老者正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反复观看一段经过技术处理的影像。
影像中,鹰酱航母的甲板上,舰载机在暮色中整齐地列队起飞。它们的机翼下挂载着精确制导弹药,这些弹药在微弱的光线下反射着冰冷的金属光泽,透露出一种令人心悸的威胁。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两个人走了进来。老者注意到他们的到来,按下了暂停键,屏幕上的画面瞬间定格。
随着他的动作,会议室的灯光骤然亮起,照亮了满墙的军事部署图。这些图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各种线条和标记,展示着双方的军事力量分布和战略意图。
当他翻开文件时,纸张翻动的声音在寂静的会议室里显得格外清晰。老者的手指重重地叩击着桌面,发出清脆的响声,仿佛在强调他所说的话的重要性。
他拿起叶修此前提交的报告,指尖在“指挥体系改革”字样上停顿片刻,“你提出的‘信息链路打通工程’和‘扁平化指挥试点’方案,军委已经批准在本军区先行实施。”
灯光下,老者的目光锐利如鹰:
“记住,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这场改革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观念革新——必须在最短时间内,让前线指挥官能直接呼唤火力支援,让舰艇与战机共享实时数据,让每个作战单元都成为信息网的节点。”
叶修和王力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沉甸甸的压力。
当两人退出会议室时,走廊里的时钟刚跳过凌晨3点,指挥大厅的大屏幕上,那片代表失踪航母的问号依然刺眼。
窗外夜色如墨,远处传来闷雷滚动的声响。参谋们正更新最新气象预报:
风暴“海燕”已在015以东洋面生成,预计72小时后抵达目标海域,中心风力可达14级。
叶修盯着态势图上逐渐扩大的风暴预警区域,突然意识到这场自然风暴或许将成为检验新指挥体系的绝佳试验场。
他翻开笔记本,在“改革难点”一栏写下:“复杂环境下的信息互通效率”——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在寂静的走廊里格外清晰,仿佛是这场无声战役的序曲。
指挥大厅里,参谋们仍在紧张地更新数据。叶修看着屏幕上不断闪烁的光标,突然明白:
真正的较量从来不在台风眼里,而在这一条条数据链、一个个指挥节点中。当信息的洪流冲破层级的堤坝时,那才是改写力量平衡的开始。
喜欢大运送我重开军旅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大运送我重开军旅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