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修合上笔记本电脑,屏幕的光芒熄灭,清晨的寒意似乎更重了几分。
他迎向王庆瑞锐利的目光,郑重地点了点头:“团长,您一针见血。技术可以引进,装备可以改造,但‘人才’,是这场转型最核心、也最艰难的环节。军委去年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强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草案,核心就是解决这个问题——未来的军队,是高度组织化、信息化、人才化的军队。”
他顿了顿,声音清晰而冷静地剖析着即将到来的风暴:“落到我们702团这个试点单位,这意味着……剧变。
为了适应新的装备体系和作战模式,编制体制必须调整优化。一些传统的、依赖于人力密集或旧有流程的岗位,可能会被精简、合并,甚至取消。
同时,我们需要大量懂计算机、通晓网络通信、熟悉电子对抗、能操作和维护复杂信息系统的新型技术士官和军官。这必然带来……人员的分流。”
寒风卷着雪沫,在王庆瑞脚下打着旋。他背着手,缓缓踱步,厚实的皮靴踩在冻土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像踩在无数颗心上。
叶修的话,像冰冷的钢针,刺破了他心中早已隐隐预感却不愿深想的角落。
那些画面不受控制地涌入脑海:
在装甲车场里,温度已经降至零下十几度,严寒刺骨。然而,那些老装甲兵技师们却毫不畏惧,他们赤膊上阵,钻入冰冷的车底,全身沾满油污,忙碌地抢修着故障。他们的双手因为长时间与机械接触而变得粗糙,这是他们多年来与这些铁疙瘩打交道的证明。正是这些老技师们粗糙的手艺,成为了保障这些装甲车能够正常运行的基石。
然而,当面对精密的电路板和复杂的软件代码时,他们眼中流露出的却是茫然。这些新的技术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是另一个世界的语言,难以理解和掌握。
与此同时,通信连的老兵们也面临着类似的挑战。他们背着沉重的电台,在炮火纷飞中艰难地架线、收发电报,手指因为过度劳累而抽筋。他们的忠诚和坚韧是无可挑剔的,但当面对新型的数据链和网络设备时,这些设备对他们来说就如同天书一般,让他们感到无从下手。
不仅如此,在演训场上,步兵和坦克兵们正全力以赴地适应着新的作战环境。无论是炎炎烈日,还是狂风骤雪,都无法阻挡他们训练的脚步。他们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战术动作,不断冲击和射击,将“铁脚板”和“硬骨头”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骨髓里。
他们的勇猛如同撕裂敌人防线的尖刀,锐不可当。然而,在这个高度依赖信息感知和精确打击的新体系下,他们的角色和技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塑。传统的作战方式已经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先进的技术和战术。那么,这些英勇的战士们该如何适应这全新的战争形态呢?又有多少人能够紧紧跟上这疾驰的列车,顺利完成转型呢?
王庆瑞凝视着演训场上的士兵们,脑海中浮现出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有与他共事多年的老班长,有他亲自从新兵连挑选出来的优秀苗子,还有那些在比武场上为702团赢得荣誉的精兵强将……这些人或许并不善于言辞,或许文化水平不高,但他们对这支部队、对这身军装的热爱,却是如此炽热而深沉。改革的车轮滚滚向前,注定有一部分人,会成为这伟大转型中被碾过的基石。
叶修没有催促,只是静静地站在寒风里,抱着他的电脑,像抱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书。他理解团长的沉默,这沉默比任何慷慨陈词都更有分量。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车场远处传来早操的号声,在清冷的空气中显得格外嘹亮。那是新的一天开始了,也是新的挑战开始了。
终于,王庆瑞停下了脚步。他转过身,脸上没有犹豫,只有一种近乎悲壮的决绝。晨光勾勒出他刚毅的侧脸轮廓,那双经历过战场硝烟的眼睛,此刻燃烧着一种近乎灼热的光芒。他看向叶修,一字一句,声音不高,却像重锤砸在冻土上,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责.无.旁.贷。”
这四个字,仿佛耗尽了他全身的力气,又仿佛注入了他无穷的信念。
“军委的战略部署,部队未来的战斗力,容不得半点私情和犹豫!”
王庆瑞的声音突然像被点燃的火药桶一样,猛地拔高,仿佛要冲破屋顶,带着铁血军人特有的那种斩钉截铁,让人不禁为之一震。
“该学的,哪怕是拼了这条命,也要学!”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决然,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该改的,就算是咬碎了牙关,也要改!”他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仿佛是在向所有人宣告他的决心和勇气。
然而,当他说到“该……分流的”时,他的喉结不由自主地滚动了一下,似乎有什么东西梗在喉咙里。但仅仅是一瞬间的停顿,他的声音再次响起,虽然低沉,却无比坚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运送我重开军旅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大运送我重开军旅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