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听到这里,忍不住摇头叹气,拿起酒壶给自己满上一杯,一饮而尽:“可惜!可惜!”
“常山失了豪情,朝歌丢了繁华,九原没了苍劲,琅琊少了风雅,这些古名,改得真是可惜了!”
“某要是生在后世,定要劝他们把名字改回来!”
林远看着光屏里满是惋惜的古人们,笑着补充:“其实现在也有不少人呼吁改回古名,不过地名改起来牵扯太多。”
“不过你们也别太遗憾,至少这些古名的故事,还在史书里,还在人们的记忆里,没真的丢了。”
嬴政点点头,语气稍缓:“只要故事还在,文脉就没断。”
“地名只是个称呼,若后人还记得常山赵子龙、九原吕布、琅琊王氏,那这些古名,就不算真的消失。”
【视频解说声继续,画面切到西安古城墙,镜头缓缓扫过斑驳的砖块
语气满是惋惜:“若说古名改得最让人遗憾的,西安必占一席,它的古名,是长安。
‘长安’二字,藏着‘长治久安’的祈愿,更是十三朝古都的印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都城。
从西汉的未央宫到大唐的大明宫,长安见证了多少盛世繁华。”】
“长安……改叫西安了?”
李世民猛地攥紧拳头,指节发白,原本舒展的眉头拧成了疙瘩,语气里满是难以置信的不满
“长安多好!‘长治久安’,是朕大唐的都城,是‘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繁华之地!”
“一提长安,谁不想起朕的贞观盛世?西安?这名字平平无奇,哪有半分长安的气韵!”
房玄龄站在一旁,也忍不住叹气:“陛下,长安是大唐的根,是文脉的魂。”
“改叫西安,倒像把当年万国来朝的盛景,都从名字里抹去了。后世之人再听‘西安’,怕是难再想起,这里曾是长安啊。”
李白也放下酒壶,摇头感慨:“某曾在长安醉卧酒家,看‘春风得意马蹄疾’,听‘霓裳羽衣曲’悠扬。”
“长安是诗的城,是梦的城,改成西安,太可惜了!”
【“再看陕西宝鸡,它的古名,比今名更有历史厚重感。
最早它叫雍城,是先秦时期的重要都城,见证了秦国从弱小到强大的崛起;
后来又改叫陈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千古计谋,就发生在这里。如今成了‘宝鸡’
虽也有‘凤鸣岐山’的传说,可比起‘雍城’的雄浑、‘陈仓’的传奇,总少了几分历史的韵味。”】
“陈仓改宝鸡?”
刘邦猛地拍了下大腿,对着萧何笑道,“子房当年给朕出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说的就是这地方!
‘陈仓’二字,一听就带着计谋的传奇味儿,换成‘宝鸡’,倒像个山野小县的名字,哪还有当年那股‘出奇制胜’的气势!”
韩信也点头附和:“末将当年率军暗度陈仓,正是借了‘陈仓’的地理隐秘。
这名字改得,怕是后世之人,都忘了这曾是改变楚汉格局的关键之地。”
嬴政看着光屏里宝鸡的画面,眼神悠远:“雍城……是先祖定都之地,是大秦崛起的起点。”
“改叫宝鸡,连带着先秦的根基,都少了几分印记。”
【“最后要说的,是南京——它的古名,是金陵。
金陵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更是‘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风雅象征。
从东吴的建业到南朝的建康,再到后来的明朝都城,金陵藏着太多帝王故事,也藏着江南的柔情与风骨。
如今叫南京,虽也有‘南方京城’的含义,可比起‘金陵’二字的雅致与厚重,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金陵改南京?”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眉头微蹙,语气里满是惋惜
“朕当年定都金陵,就是看中它‘帝王州’的气韵,金陵金陵,金字当头,有帝王气,也有江南的风雅”
“南京?太直白了,少了那份藏在名字里的故事感。”
马皇后也轻声道:“陛下,当年咱在金陵建皇宫,看秦淮河的画舫,听夫子庙的书声,都觉得‘金陵’二字配得上这份景致。”
“改成南京,倒像丢了几分柔情,多了几分直白。”
诸葛亮看着画面里的南京秦淮河,也忍不住感叹:“当年赤壁之战后,某曾劝主公取金陵,说它‘龙盘虎踞,乃帝王之宅’。”
“‘金陵’二字,自带王者之气,南京虽也不差,却没了那份‘龙盘虎踞’的厚重。”
林远看着光屏里满是惋惜的古人们,笑着补充:“其实南京也还保留着‘金陵’的印记,比如金陵饭店、金陵中学,也算没把古名彻底丢了。”
“不过你们说得对,‘长安’‘陈仓’‘金陵’这些古名,确实比今名更有韵味,也更能让人想起它们背后的历史故事。”
李世民听到“还有印记”,脸色稍缓,却还是嘟囔:“有印记也不如原名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天幕:帝王破防请各位陛下冷静!》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3言情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3言情!
喜欢天幕:帝王破防请各位陛下冷静!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天幕:帝王破防请各位陛下冷静!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