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虫不知疲倦地聒噪,将这临淄城宫墙内的死寂烘托得愈加难捱。齐孝公姜昭躺在他那张宽阔得如同祭台的紫檀木榻上,每一次粗重的喘息都像破旧风箱最后凄凉的呻吟。药石的浊气沉沉浮在空气里,混杂着一股铁锈般的甜腥——那是生命在无可挽回地衰朽的末路气息。
长明灯幽微的光焰将内殿切割成巨大而扭曲的黑暗块垒。几案上,一卷尚未批复的关于边境烽燧告急的竹简,孤零零地摊着。
公子潘跪在榻边阴影最浓稠处,上身挺得笔直。他膝下的茵席浸透了冰冷汗水,紧贴着皮肤。孝公浑浊的瞳孔缓慢地转动着,吃力地聚焦在他脸上,嘴唇翕张。
“……潘……”孝公的声音嘶哑浑浊,仿佛生满铜绿的古钟在无人处自鸣,“……寡人之后……望汝……扶持少君……”
“臣弟……明白。”潘的头深深叩了下去,额头重重触在冰凉光滑的地砖上,发出沉闷一响。黑暗里,他垂下的眼睑遮住了眸子里一切汹涌翻腾的东西,只露出一个恭谨臣下该有的、泥塑木雕般毫无生气的姿态。
孝公枯槁的手在绣金堆玉的锦被上痉挛了一下,似乎想抬起,却又被一阵汹涌如潮的剧咳猛地攫住,整个身体缩成一团,剧烈地抖动着,像一张在狂风里被无情撕扯的薄纸。那咳嗽声穿透厚厚的宫帷,让殿外那些侍立于黑暗甬道中、屏息凝神的内竖们也禁不住浑身微颤。
太子姜舍,还是个刚被太傅匆匆唤醒、身上仅胡乱罩了件素色深衣的少年。他脸色煞白如新刷的宫墙,由两位年长些的内竖几乎是半拖半架着,跌跌撞撞扑倒在父亲榻前。
“父君!”少年带着哭腔的呼唤被巨大的惊恐堵在喉咙里,只化为一声短促的气音。
孝公艰难地侧过头,望向那团瑟瑟发抖的少年身躯。浑浊的瞳孔里掠过一丝微弱的光,似是父亲本能的不舍,旋即又被汹涌的灰暗彻底吞没。他喉结滚动,似乎积聚着最后一点力气,最终却只吐出一串混杂着血沫的、意义不明的残喘,一只颤抖的手极其轻微地向上抬了不到半寸,便颓然落回冰冷的锦被上。
那凝固的姿态,像一尊被风雨剥蚀殆尽、轰然倒塌的古老神像。
“父君——!” 太子舍一声撕心裂肺的号哭终于破腔而出,撕破了殿内浓重的死寂,也撕裂了夜色凝固的外壳。更多的脚步声纷杂响起,沉重的殿门被轰然推开,高竖、崔杼等重臣衣冠不整地疾步抢入。有人撞翻了角落承盘中的水盆,“哐当”一声刺耳的碎响,水花飞溅,湿漉漉地漫过跪在近前的潘的衣摆下缘。
潘依旧伏跪着,深垂的头颅纹丝不动。任凭那冰冷的水迹阴湿了膝盖,任凭耳边骤然爆发的混乱哭号如同滚滚雷声碾过屋顶。他那被额前碎发和浓厚阴影覆盖的嘴角,在谁也看不见的角落,极深地抿了一下。那动作快如闪电,细微如尘埃坠落,瞬间归于沉寂的深海。仿佛一个困在泥潭太久、终于在最后一刻触碰到岸沿的溺水者,本能地呼出了腹中仅剩的那一口浊气与绝望。随即,那片薄唇又紧紧抿成一条无情无绪的直线,彻底融入了殿内喧嚣的悲恸洪流之中。
浓得化不开的秋夜黑得如同倾覆的墨池。几丝冰凉的风穿过宫廷廊道,带起一阵令人心悸的呜咽,是悬在檐角生锈的铜铃在徒劳地晃动。公子潘府邸深处,一处隐秘得如同不存在于地面之上的偏室,连月华都不曾光顾的角落。
幽暗里只有一点烛芯在微弱跳动,焦糊的气味一丝丝散开。昏黄的光晕只勉强照亮了中央一张紫漆几案,上面放着一枚青铜蟠螭纹令牌,冷硬而无情地反射着烛光。案前一排低矮的茵席上,坐着三个影子,他们的身形如同黑色的礁石沉在暗流里。
“开方。”潘的声音压得极低,仿佛是怕惊扰了空气中无形的尘屑,每个字音都凝着冰棱的寒气,“你在宫中时日最长,宫禁门钥、夜值巡守路径,你最清楚。”
被点名的阴影缓缓直起了些。开方,曾是孝公的近身侍从之一,一张苍白到近乎病态的脸在烛光边缘稍纵即逝,下颌的线条显得分外尖利。他低声道:“主君放心,自新君寝宫至西偏殿之间,值卫皆归我调遣。子时三刻,甬道东西当值交接,北侧角门有片刻空隙,足够一人身影没入。”
潘的指关节无声地敲击了一下冰凉的几案边缘。细碎的烛光跳动在他眼中,映出深处燃着某种非人间的火焰,一种为达目的、不惜焚灭一切旧物的决绝。“那小儿,”他几乎从齿缝里挤出这几个字,带着一种刻骨的轻蔑与痛恨,仿佛提及的不是一个活人,而是一块必须被清除的污迹,“依礼需宿于高台旧殿。这是祖宗传下的规制,即便此刻宫城内外乱如沸蚁,这点规矩他们还不敢破。”他停顿一下,舌尖仿佛尝到了某种残忍的、带着铁锈味道的东西,“……新君登殿前夜……正是最该告慰列祖列宗之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华夏英雄谱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华夏英雄谱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