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怀周深有感触地点头:"是啊,他们不在乎,我们在乎!"他重新展开地图,手指在沿海那片荒地上画了个圈,"这一千亩地,就是你们的家!"
牛野望着窗外,阳光已经驱散了晨雾,照在远处繁忙的码头上,那炮厂的高炉腾起烟柱。他知道,从今天起,这里将升起联排的炉火。
考察完整个炮厂工业区,几个工匠坐下来讨论接下来该怎么干。
炮厂的高炉前,热浪滚滚。七八个工匠师傅围坐在一块被烤得发烫的木桩上,人人脸上都沾着煤灰,却掩不住眼中的兴奋。他们面前摆着一张皱巴巴的图纸,上面画满了潦草的线条和数字。
"老陈,你那快速水泥真能在十天内固化?"一个络腮胡的炉前工问道,手里还攥着半块黑乎乎的干粮。
被称作老陈的炉头师傅叼着烟斗,眯着眼点头:"我试过,在南洋这鬼天气里,三天就能达到七成强度,十天应该足够撑住高炉了!"他吐出一口烟圈,"关键是咱们得把地基打实,我算过了,用原来的旧石料垫底,再浇灌水泥,稳当!"
"那炼钢炉呢?"另一个瘦高的师傅指着图纸上一处,"咱们不是就剩三座还能用的老炉子吗?"
"老炉子修修补补还能顶一阵。"老陈用烟斗在图纸上点了点,"但咱们得在炮厂旁边再搭两座新高炉,就用快速水泥砌砖,里头衬上带来的耐火泥。原料输送线就从旧轨道接过来,那些小车还能用。"
坐在一旁的李海突然插话:"轨道不够长怎么办?"
"从仓库里再扒拉些旧铁轨出来。"络腮胡师傅咧嘴一笑,"我昨天数过了,足够接出两里地去。小车轱辘都还能转,就是得重新上油。"
牛野就站在他们身后不远处,双手抱胸,仔细听着每一个细节。他的目光在工匠们面前的图纸和远处的旧高炉之间来回移动,心里默默计算着时间。
"蒸汽机呢?"老陈突然提高声音,"果阿买的那两台大蒸汽机不是闲着吗?"
"对!"一个年轻点的师傅一拍大腿,"那东西不挑地方,引一个水渠,只要搭个坚固的水泥屋子和过滤水池就能用,那两台机器能带动大鼓风机!我算过了,只要把传动轴接上,足够给两座新高炉同时鼓风!只要派三十人连轴转,二十天就能把房子搞起来"
"好!"老陈猛地站起来,烟斗往地上一磕,"那就这么定了——"
牛野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让所有人都安静下来:"各位师傅,我想知道,到底要花多长时间,才能让这里的产能恢复到年产五千吨?"
工匠们面面相觑,随后老陈掰着手指头算起来:"水泥固化十天,新炉砌筑加衬里十二天,轨道和小车改造八天,蒸汽机调试五天......"
"加上工人培训、原料储备......"另一个师傅补充道。
老陈一挥手:"一座炉子,最快,三十天!保守估计,三十五天也一定能行!每三十五天,我们能恢复大约一千吨每年的产能。五个月左右,"
牛野眯起眼睛,三十天......他望向远处被夕阳染红的旧高炉群,那些曾经锈迹斑斑的钢铁骨架,很快就会重新喷吐烈焰。
"好。"他终于点点头,"第一个炉子,三十天,我给你们三十天。"
工匠们爆发出一阵欢呼。老陈拍着胸脯保证:"牛爷放心!耽误了工期,我老陈头第一个跳炉子!"
转头问五金厂的那几个匠人,“你们怎么弄?”
五金厂的匠人说道,“我们加工机械和人手是现成的,只要搞几个台风吹不倒的棚子就能开干。”
他指了指带来的铁料说道:“给我们十天,就能用现成的铁料做起来,一个月后等高炉出铁水,就正常了!”
牛野嘴角微微上扬。他知道,在这片南洋的土地上,沉寂的炉火很快就会重新燃起,而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炽热。
三十天,一千吨年产量,每个月就是83吨,小五金的工业可以立刻恢复。
从头来,一样走出一片海天。
1805年4月10日下午,兰芳共和国的第一个大型钢铁厂开始动工。
兰芳国当天就召集了100名老百姓参与建设,这个国家出产黄金和香料,但是钢铁工业非常落后,只有几个小高炉,满足不了战争和工业的要求。
阙总长在第二天亲自来到工地,死死握着牛野的手说:“只要我还活着,这个厂就是兰芳的宝贝,谁也不能碰!你们头三年的不要交税,只要保证市场的铁料供应充分就行。三年以后再恢复正常税率,牛先生您看可好?”
总长有些激动,眼睛有些微微湿润。他们期盼有人投资兰芳的钢铁工业多少年了,可.这片土地以前既没有铁矿,也没有人懂钢铁工业。更加没有人看好这片土地的未来。这是第一次有人带着这么多大船,这么多匠人来到这片土地,他有些激动过头了。
林怀周也在一边感慨,“牛先生不怕你笑话啊!我们兰芳就是一群海外华人抱团取暖的地方,百万华人拼死守着这片地。一次次和荷兰人斗,和马来人斗,和印尼人斗,只为守着这片地,让华人不受欺负啊!多少年了,我们一次次去大清,只求成为大清的一个自治行省,只为大清能来投资,能派几条海船来庇护我们的安全,可没有人理我们啊!你能帮我们找到铁矿,现在又带来了这么多匠人,我等感激不尽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1800年之龙腾四海请大家收藏:(m.x33yq.org)1800年之龙腾四海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