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的滚轮碾过积尘的地板,发出轻微而坚韧的吱嘎声。
这间被废弃多年的社区活动中心,墙皮剥落,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和霉菌混合的气味,却成了“静帧网”在全城监控下最后一个可供运行的终端。
西村葵小心地推着佐藤光,将她安置在活动室中央一张积满灰尘的长桌前。
佐藤光的喉咙像被灼烧过一样,干涩刺痛,连一个简单的音节都无法发出。
第八次现实停滞夺走了她的声音,却没能夺走她握笔的力量。
她的手指依旧稳定,指节因用力而泛白,紧紧攥着一支炭笔。
西村葵担忧地看着她苍白的侧脸,却明智地没有开口劝阻。
她知道,对现在的佐藤光而言,绘画是唯一能确认自身存在的方式。
一张巨大的白纸在桌上展开。
佐藤光俯下身,没有片刻犹豫,笔尖落下,开始沉默地勾勒一幅前所未有的全景图。
那是一张以城市为基底的网。
她的笔下,线条从被焚毁的书店废墟中延伸出来,像一根根纤细而坚韧的神经,精准地连接向“错帧剧场”、涉谷的地铁站、发生过爆炸的体育馆、水野铃曾画过沙画的街角……每一处因预言而改变过命运的地点,都被她用一个微小的、闪烁着内敛光辉的圆点标记。
这不是回忆,而是一份蓝图。
是她最新构想的——“记忆神经网”。
一个不再依赖单一信号源,而是让每一个记住过预警的人,都成为潜在传播节点的去中心化系统。
同一时间,池袋西口广场。
水野铃的沙画台前,围满了黑压压的人群。
今天的她格外不同,没有了往日的俏皮解说,也没有背景音乐。
她进行着一场“沉默演出”。
她不再说话,只是用指尖流淌的细沙,一遍遍描绘着那些被拯救的故事:被拉出爆炸体育馆的少年,在货车冲来前一秒躲开的上班族,以及那个在雨夜撑着红伞、避开了高空坠物的女人。
围观者越来越多,人群中弥漫着一种奇特的、庄严的寂静。
有人自发地拿出手机,打开手电筒,为她昏暗的画台照明。
光点一个接一个亮起,最终汇成一圈温暖而坚定的光墙。
当水野铃的指尖再次勾勒出“红伞女人”的轮廓时,人群后方,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身体猛地一颤,他捂住脸,压抑的啜泣声无法抑制地泄露出来。
最终,他双膝一软,在众目睽睽之下跪倒在地,发出了一声撕心裂肺的痛哭:“那天……那天我老婆就在那个路口!就是那把红伞!”
哭声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在场许多人尘封的情感闸门。
寂静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深沉的、混合着后怕与庆幸的共鸣。
几名身着制服的文化安全部人员快步上前,试图驱散人群并带走水野铃。
“这位女士,你的行为已涉嫌……”
他们的话没能说完。
数十名观众自发地围了上来,将水野铃护在身后,形成一道人墙。
一个大学生模样的男孩直视着执法人员,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你们可以抓她,但抓不完所有人的眼睛。”
这段夹杂着哭声与对峙的视频,在几分钟后被上传网络。
“我记得那一格”,这个曾经被压制的话题,以不可阻挡之势重新冲上热搜。
青山龙之介在获释的当天,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在一家小型新闻俱乐部召开了记者会。
他无视了主流媒体的缺席,对着几家独立媒体和网络博主的镜头,播放了那段名为《集体认知的苏醒》的影像资料,并展示了从全国各地收集来的、厚厚几叠手绘画册。
“我们曾以为,拥有这些‘既视感’的人是病人,是需要被隔离的异常者。”青山龙之介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递出去,带着一种历经劫难后的沉稳,“但现在我明白了,他们不是病人。他们是哨兵。是在风暴来临前,最先感受到气压变化的哨兵。”
现场录音经过“静帧网”成员的加密处理,如同蒲公英的种子,迅速流转扩散,在短短几小时内进入了全国上百所高校的社团内部网络。
咒术高专,气氛凝重的高层会议室。
五条悟将一份文件扔在长桌中央,发出一声闷响。
他双手插兜,语气轻佻,湛蓝的眼眸里却没有丝毫笑意:“如果我们连民众自发形成的预警机制都要摧毁,那我们守护的到底是什么?秩序?还是恐惧?”
他提交的,正是那份《共生型情报源保护提案》,其中一条核心建议,便是设立“非术式情报观察区”,允许在可控范围内,进行有限度的记忆共享实验。
这是第一次,有人试图将佐藤光和她所引发的现象,从“清除对象”转变为“研究课题”。
废弃的活动中心里,佐藤光终于为她的“记忆神经网”画上了最后一笔。
她将这张巨大的草图折叠好,交给一旁的佐川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咒术回战:预言漫画家的生存指南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咒术回战:预言漫画家的生存指南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