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完工地夫妻的歌曲,徐亦心绪难平,那对在尘土与歌声中追寻梦想的夫妻影像还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他深吸一口气,继续翻阅着邮件列表,希望能用更多的音乐,去回应这些散落在各个角落、却同样闪耀着光芒的灵魂。
鼠标滚动,又一个略显特殊的条目吸引了他的目光。
支教情侣:张俊乐&周彤。
徐亦点开详情,钱多多的备注依旧详尽而充满敬意。
张俊乐,23岁,毕业于一所不错的师范大学;
周彤,24岁,是他的女友,同样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
两人本可以像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在城市里找到体面工作,过上安稳优渥的生活。
然而,张俊乐在毕业后,却毅然选择前往地处偏远、条件艰苦的山区小学支教。
更令人动容的是,周彤,这个原本可以拥有不同人生的女孩,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追随爱情的脚步,也投身到了这片需要她的土地上。
男生负责教授语文和数学,女生则担起了英语和音乐的教学。
他们没有抱怨环境的简陋,反而用极大的耐心和热情,点燃了山里孩子们求知的火焰。
备注里提到,他们非常善于发掘每个孩子的特点和潜力,教育方式灵活生动,深受孩子们的爱戴,也得到了当地村民发自内心的感激和关照,常常能收到村民们送来的自家种的蔬菜瓜果。
而他们这次发出约歌申请,并非为了自己出名或牟利。
他们在申请信中诚恳地写道,是希望借助“回锅肉”老师的巨大影响力,通过一首歌,让更多的人看到还有这样一群孩子在偏远的角落渴望知识,看到还有这样一群年轻人在默默坚守,让社会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乡村教育。
他们自己,则是“回锅肉”的忠实歌迷,深受其音乐中蕴含的力量与温暖的鼓舞。
邮件里附带着几张照片:斑驳的黑板,简陋的课桌椅,但孩子们的笑容却无比真挚、灿烂,像山间最清澈的泉水;
张俊乐和周彤站在孩子们中间,穿着朴素的衣服,脸上带着阳光般温暖的笑容,眼神清澈而坚定。
还有一段用手机录制的短视频,画面有些晃动,是在那间简陋的教室里,孩子们在周彤的指挥下,齐声合唱着徐亦写给周林的那首《少年说》,歌声或许不够专业,却充满了蓬勃的朝气和对未来的无限向往,听得人眼眶发热。
徐亦静静地看完所有资料和影像,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敬佩与触动。
他自己选择幕后,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避世”,而这对年轻的恋人,却是真正的“入世”,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最需要的地方。
这种纯粹的理想主义和奉献精神,让他也由衷地感到钦佩。
“让更多人看到……”
徐亦低声重复着他们的愿望。
他需要的,是一首能够承载梦想、希望、远方以及纯净心灵的歌曲。
它应该空灵、温暖,充满力量,能穿透喧嚣,直抵人心最柔软的地方。
很快,一首歌的旋律和意境在他心中清晰起来。
《飞云之下》。
这首歌,空灵悠扬,歌词如诗,描绘着无论身在何方,梦想与初心都如同飞云之下的指引,温暖而坚定。
它既有对远方的向往,也有对初心的坚守,完美契合这对支教情侣的故事,也能唤起大众对偏远地区教育和那些默默奉献者的关注。
没有犹豫,徐亦新建文档,指尖流淌出《飞云之下》的每一个音符和词句。
完成之后,他在文件备注上郑重地写下:此歌无偿赠与张俊乐、周彤及其支教学校。
授权其用于非商业性宣传推广。
后续如有任何商业版权收益,全部捐助于该校教育设施改善及学生助学基金。
他特意强调了“无偿赠与”和“收益捐助”,确保这首歌能真正用于他们想做的事情上,不掺杂任何商业利益。
这既是对他们善举的回应,也是他身为“回锅肉”所能尽到的一份心力。
连续为几组特殊的歌手选定歌曲,尤其是“工地夫妻”和“支教情侣”的故事,让徐亦的心潮起伏难平,精神上也感到了些许疲惫。
他靠在椅背上,闭上眼,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和干涩的眼睛。
徐亦伸手拿过桌上的手机,指纹解锁,点开快音。
指尖滑动,大数据精准推送着与他相关的热点。
前几条依旧是《射雕》的各种解读和玉林路演出的不同视角。
然而,刚刷到第三个视频,他的手指停住了。
推送来的,是一个粉丝为沈薇精心剪辑的视频合集。
标题带着粉丝特有的骄傲与煽情:【从《起风了》到《最初的梦想》,我们的女孩终成歌后!回顾沈薇的封神之路!】
视频的开头,是沈薇在刚刚结束的华乐盛典上,身穿优雅礼服,手捧“最佳女歌手”奖杯,站在聚光灯下发表获奖感言的片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巨星重生:只想低调做幕后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巨星重生:只想低调做幕后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