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儿想了想,问道:“麻谷生?可是太太过门时曾来过的那个侄子?”
我点了点头:“正是他,没想到你还记得,我当时年幼,对他印象不深,所以一点儿都没认出他来。”
琴儿笑道:“既然是亲戚,他若真来了,太太肯定高兴。”
我也笑了笑:“是了,飞宇这孩子容貌俊秀,武艺高强,他去做锦衣卫,日后定能有一番作为。”
吃完晚饭,我便趁着夜色,在书房里挑灯夜战,将告文拟好。
翌日天一亮,我便带着刘夏和陈因等人托我捎给黎先生的礼物,匆匆前往他家中请安。
黎先生见我回来了,十分高兴。
我详细地向他诉说了一路的经历。黎先生听完,感慨道:
“成国公朱仪是东平王之孙,他们家世袭武官,到了他这一辈儿却弃武从文。
听闻他为人仗义豪爽,不管是南北两京,都颇有人脉。
我看你也是与他有缘,不然怎会恰好在翠罗山救了他一家性命?”
我点了点头道:“是了,我也觉得他风度非凡,是个和善之人。眼下学生既已回京,自当立即去翰林院销假。
只是还有一事,后日犬子满月,还请先生屈尊前来喝杯满月酒。”
黎先生闻言,面露喜色:“呵呵,弄璋之喜,可喜可贺。”
我连忙起身,恭敬地向他行了一礼道:“多谢先生,学生告辞。”
皓先满月这日,李府热闹非凡,宾朋满座,对我那可爱孩儿的声声祝福如潮水般涌来。
可德芳还在病中,我即便满心欢喜,却也难掩一丝忧虑。
这一天忙得脚不沾地,夜里便稀里糊涂地睡了过去。
翌日,我去翰林院销假。
一进院门,就瞧见自己桌案上堆满了几个月的文稿,厚厚得摞了老高,像一座小山似的。
我忍不住长叹一声,满心无奈,只得耐着性子坐下来,一笔一划地慢慢誊抄。
也不知过了多久,只觉得脖子又酸又痛,仿佛被千斤重担压着。
我抬起头,想舒展一下僵硬的身子,不经意间瞥见旁边程彦的桌案,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
我的心里顿时像被泼了一盆冷水,一阵失落涌上心头。
正打算起身去泡壶茶,放松放松,就看见杨义宁大步迈进堂屋。
他一瞧见我站着,眼睛立刻亮了起来,满脸欢喜:
“长安,你啥时候回来的?你和梦徽一走,咱们这儿可冷清多了,大家伙儿都盼着你们早点回来呢!”
我苦笑着回应:“今日刚回来。盼我早归,也没见你们帮我抄抄文稿。你瞅瞅,这都堆成山了,我一个人得抄到啥时候啊?”
杨义宁撇了撇嘴,佯装委屈道:
“这可太冤枉了。你不在的这几个月,可不都是我和‘木头哥哥’帮你分担着公务。你不道谢也就罢了,咋还怪上我了?”
杨义宁口中的“木头哥哥”,是一位翰林同僚,名叫刘健,洛阳人士。
他平日里沉默寡言,一门心思都扑在研读经学上。
大家都觉得其迂腐不堪,脾气也有点怪,所以都不太愿意和他打交道。
可谁能想到,这位“木头疙瘩”竟天赋异禀,是个教书育人的奇才。
他担任东宫讲官后,太子特别喜欢听他授课,还经常召他进宫请教学问呢。
我压根没想到刘健会帮我,心里满是感激,连忙走到他桌前,恭恭敬敬地施礼道谢。
刘健只是冲我微微一笑,便又低下了头,继续沉浸在他的书本世界里了。
等我泡好茶,杨义宁突然问我:
“昨儿有人送来了一封书信,放在你桌上了,你看到没?”
我一脸疑惑,摇了摇头:“什么信?我没瞧见啊。”杨义宁见我不知情,赶紧过来帮我一起找。
找了半天,原来那信被压在砚台下面。
我拿起来一看,是成国公为袁飞宇写的推荐信,便顺手收进了袖笼中。
“屋里谁在?”
这时,堂外传来一个清脆的声音。
我和杨义宁透过窗户望去,原来是谢玉。
我们赶忙迎了出去,我笑着打趣道:“哎呦,今儿刮的什么风,把状元郎给吹来了?真是有失远迎,罪过罪过啊。”
这位谢大人,是今年的新科状元。
皇帝命他教导太子,在东宫那可是数一数二的红人。
谢玉笑着走进堂内,说道:
“人人都说李长安巧舌如簧,果真是名不虚传。
这一下,倒把我说成了轻毛浮羽,只能靠风才能走动。
照这么说,若是哪日无风,我岂不是寸步难行了?
哈哈,义宁也在这儿呢。”
我也笑了笑:“你们听听,到底是谁巧舌如簧?
他这一自嘲,倒把我的话都堵了回去。
谢玉啊谢玉,你不在东宫好好给太子授课,跑这儿来跟我们斗嘴,是不是太闲啦?”
谢玉收了收笑容,一本正经地说:
“无事不登三宝殿,我还真是有事才来的。
今儿我与太子在宫中用膳,席间上了一道海萃人参燕盏。
太子见了,特别好奇,就问御厨这道菜的食材来源。
那厨子说,此食材取自刺尾金丝燕,它们的巢穴筑在高山寒冷之地,得在百丈高崖上悬着绳索去采摘,特别不容易,所以格外珍贵。
这燕盏自从被纳入御膳以来,一直深受皇亲贵族的喜爱。
太子没见过金丝燕,又接着问厨子它的样子和习性。
厨子说,这种鸟体型小,嘴巴细细的,翅膀又尖又长,双脚又弱又短,羽毛带着金丝般的光泽。
它们的飞行能力超强,速度极快,甚至能在飞行中进食、喝水、休息,甚至交配,如有神助。
太子听后非常高兴,用完膳后,想让我找一本关于珍禽的书给他看。
我知道刘兄那儿有一部《百禽集》,里面绘有图样,文字也简洁易懂,特别适合少儿阅读,所以就想借去献予太子。”
刘健一听是太子要借书,二话不说,立刻起身去找。
我对谢玉说:“没想到太子小小年纪,就如此勤奋刻苦、好学不倦。
你们二位身为太子的老师,能有这样的学生,可真是天大的幸事啊。”
谢玉借完书,又和我们闲聊了一会儿才离开。
喜欢长梦令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长梦令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