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品轩” 化解王轩刁难后的一周,生意愈发火爆。每天天不亮,就有百姓在店外排队等候,玻璃镜、香皂、定制刻字香膏成了 “爆款三件套”,连带着柠檬蜜饯、丝绸香囊也供不应求,柜台后的钱箱每天都能装满两箱铜钱,伙计们从开门忙到打烊,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
可热闹背后,却藏着一个让李逸头疼的问题 —— 记账。
这天晚上,店铺打烊后,伙计们围在柜台前,对着一堆算筹和账本唉声叹气。阿福拿着算筹,反复摆弄着,眉头拧成了疙瘩:“今天的香料销量怎么算都对不上,早上盘点还有八十盒檀香膏,晚上只剩二十盒,按道理应该卖了六十盒,可账本上只记了五十八盒,差两盒去哪了?”
另一个伙计也愁眉苦脸:“我这儿也出问题了!肥皂卖了一百二十块,每块三十文,算下来应该是三贯六百文,可我用算筹算了三遍,一会儿是三贯四百文,一会儿是三贯八百文,怎么都算不对。”
李逸走过去,拿起账本翻看 —— 只见账本上密密麻麻写着汉字数字,“壹、贰、叁、肆” 挤在一起,有些地方还被涂改过,销量和收入混在一起,没有分类,看起来混乱不堪。再看桌上的算筹,长短不一的竹棍散落着,伙计们需要一边摆弄算筹,一边在账本上记录,稍微分心就会出错。
“这账再这么记下去,迟早要出大问题。” 李逸皱着眉说。唐朝的记账方式,主要靠算筹计算和汉字数字记录,效率极低,还容易出错 —— 算筹需要手动摆弄,遇到复杂的加减乘除,很容易算错;汉字数字笔画多,书写慢,还容易混淆(比如 “叁” 和 “伍”,不仔细看就会认错)。之前店铺生意没那么好,问题还不明显,现在每天销量大增,记账的漏洞就暴露出来了,漏记销量、算错收入成了常事。
“公子,我们也没办法啊。” 阿福无奈地说,“长安的商铺都用算筹和汉字记账,我们也只会这个。要是实在记不清,只能明天再盘点一次库存了。”
“明天盘点太耽误时间,而且治标不治本。” 李逸摇了摇头,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 —— 现代的 “流水账” 和 “阿拉伯数字”!流水账分类清晰,能清楚记录每一笔交易;阿拉伯数字简单易写,计算方便,比算筹和汉字数字高效多了。要是能把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肯定能解决记账的问题。
说干就干,李逸让伙计们先去休息,自己则留在柜台后,拿出纸笔,开始设计 “现代流水账” 的格式。他参考现代超市的记账方式,将账本分成几大栏:
日期栏:记录交易发生的日期,如 “三月十六日”;
商品栏:记录商品的名称和规格,如 “玻璃镜(一尺)”“香皂(桂花味)”;
销量栏:记录商品的销售数量,如 “5 盒”“10 块”;
单价栏:记录商品的单价,如 “5 贯 面”“30 文 块”;
收入栏:记录单笔交易的收入(销量 × 单价),如 “25 贯”“300 文”;
备注栏:记录特殊情况,如 “定制刻字,额外加收 1 贯”“顾客退货,扣除 50 文”。
每一页账本的末尾,还留出 “每日汇总” 区域,记录当天的总销量、总收入,以及库存的结余,方便随时核对。
设计好流水账格式后,李逸又开始思考 “阿拉伯数字” 的问题。唐朝人肯定不认识阿拉伯数字,直接拿出来用,会引起怀疑。他想了想,决定谎称这是 “西域新数”—— 之前西域商队来长安贸易时,带来了很多新奇的东西,说数字是西域传来的,应该能让人信服。
第二天一早,李逸把伙计们召集到一起,拿出设计好的流水账和写有阿拉伯数字的纸,对他们说:“今天我教大家一种新的记账方法,比算筹和汉字记账快三倍,还不容易出错。”
伙计们都露出了怀疑的表情 —— 他们用算筹和汉字记账多年,从没听说过还有更快的方法。
李逸先把阿拉伯数字 “1、2、3、4、5、6、7、8、9、0” 写在纸上,对伙计们说:“这些是西域商队传来的‘新数’,比汉字数字简单易写,计算起来也方便。比如‘1’,一笔就能写完,比‘壹’简单多了;‘10’就是‘1’后面加个‘0’,一看就懂。”
他一边说,一边教伙计们写阿拉伯数字:“‘1’像一根棍子,‘2’像一只鸭子,‘3’像耳朵,‘4’像小旗,‘5’像钩子……” 用形象的比喻,帮助伙计们记忆。伙计们跟着李逸的样子,在纸上写写画画,不一会儿就学会了写阿拉伯数字。
接下来,李逸又教伙计们用阿拉伯数字计算加减乘除:“1 加 1 等于 2,2 加 3 等于 5,5 减 2 等于 3……” 他还设计了简单的口诀,如 “满十进一,借一当十”,帮助伙计们理解。阿拉伯数字的计算方式比算筹简单多了,伙计们很快就掌握了基本的加减运算,连之前算错肥皂收入的伙计,都能准确算出 “120 块 ×30 文 = 3600 文 = 3 贯 600 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唐朝当财子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穿越唐朝当财子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