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市吏员刁难事件解决后,“逸品轩” 的名声更盛。不仅长安的权贵子弟、贵妇们常来光顾,连洛阳、扬州的商户都派人来考察,想学习 “分类销售”“明码标价” 的模式。店铺每日营业额稳定在六十贯以上,高端香膏、可拆洗香囊更是供不应求,李逸也成了西市小有名气的 “年轻富商”。
可这天傍晚,李逸在店铺门口送别苏瑶时,却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 —— 西市外的平民巷口,总有几个穿着粗布衣裳的百姓,隔着街道往 “逸品轩” 张望,眼神里满是渴望,却始终不敢走进店门。
“他们怎么不进来看看?” 李逸疑惑地问身边的阿福。
阿福顺着李逸的目光看去,叹了口气:“公子,他们是平民巷的百姓,咱们店里的商品太贵了,他们消费不起。一块肥皂三十文,一盒香膏一贯,对他们来说,相当于几天的饭钱,哪里舍得买啊。”
李逸心里一沉 —— 他之前光顾着改良商品、拓展高端市场,却忽略了长安最广大的平民群体。长安有百万人口,权贵和富商只占少数,大部分是平民百姓。要是能打开平民市场,不仅能增加店铺的销量,还能真正实现 “方便百姓” 的初衷,让 “逸品轩” 的名声传遍大街小巷。
“不行,我得想办法让平民也能买得起咱们的商品。” 李逸坚定地说。
当天晚上,李逸召集伙计们、陈先生和香料师傅,在店铺后院开了个会,提出要 “开拓平民市场” 的想法。
“开拓平民市场?” 阿福皱着眉说,“公子,平民没那么多钱,咱们的商品要是降价,利润就太低了,说不定还会亏本。”
“不用降价,咱们可以推出专门针对平民的平价商品。” 李逸解释道,“比如制作香膏时剩下的边角料,还有成本更低的简易肥皂,定价要让平民能接受,这样既能利用废料,又能开拓新市场,一举两得。”
陈先生点了点头,赞同地说:“李公子这个想法好!经商不仅要赚权贵的钱,还要惠及平民,这样才能长久。而且平民数量多,要是能让他们成为回头客,销量肯定能大幅提升。”
接下来,大家开始讨论具体的平价商品方案:
第一种:碎香膏
制作高端香膏时,总会剩下一些香料边角料,之前都是直接丢弃,非常浪费。李逸提议将这些边角料收集起来,加入少量蜂蜡,压成小块,装在小陶罐里(比高端香膏的青花瓷盒成本低很多),每罐五百文,相当于高端香膏价格的一半,一块碎香膏能使用半个月,平民完全能接受。
第二种:简易肥皂
之前的肥皂用猪油和草木灰制作,成本较高。李逸提议用更便宜的牛油代替猪油,减少草木灰的用量,制作出简易肥皂块(比普通肥皂小一圈),定价三百文一块,虽然去污能力比普通肥皂稍弱,但洗普通衣物足够用,价格却只有普通肥皂的十分之一,非常适合平民。
方案确定后,大家立刻行动起来。香料师傅开始收集香膏边角料,重新熬制碎香膏;肥皂工匠则调整配方,制作简易肥皂;伙计们则去西市的陶罐铺,订购了一批小陶罐,每个陶罐成本只要五十文。
同时,李逸还考虑到 —— 平民巷离西市有一段距离,平民们可能不方便来店里购买。于是,他决定在平民巷设 “流动摊位”,由两名伙计定期摆摊,每周一、三、五下午出摊,方便平民购买。
为了让平民知道 “逸品轩” 推出了平价商品,李逸还让伙计们制作了一些简易的木牌,上面写着 “逸品轩平价商品:碎香膏五百文 罐,简易肥皂三百文 块,每周一、三、五下午平民巷摆摊”,然后让伙计们在平民巷、西市周边的小巷张贴,扩大宣传。
一周后,平价商品全部准备就绪 —— 五百罐碎香膏,一千块简易肥皂,还有摆摊用的桌子、遮阳伞和木牌。
周五下午,阿福带着两名伙计,推着装满平价商品的小车,来到平民巷。平民巷是长安最大的平民聚居区,街道两旁挤满了低矮的房屋,百姓们大多穿着粗布衣裳,看到 “逸品轩” 的流动摊位,都好奇地围了过来。
“这是‘逸品轩’的摊位?他们怎么来这儿摆摊了?”
“听说他们推出了平价商品,不知道贵不贵。”
“之前我去西市看过,他们的肥皂要三十文一块,太贵了,买不起。”
阿福笑着对百姓们说:“各位乡亲,我们是‘逸品轩’的伙计,今天来这儿是给大家带来平价商品的。这是碎香膏,五百文一罐,能使用半个月;这是简易肥皂,三百文一块,洗衣服很方便。大家可以看看,不满意不用买。”
百姓们围了上来,纷纷拿起碎香膏和简易肥皂,仔细查看:
一位老大娘拿起一罐碎香膏,打开盖子闻了闻,惊讶地说:“这香膏真香,和我之前在西市闻到的一样,竟然只要五百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唐朝当财子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穿越唐朝当财子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