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长安,本该是丰收的季节,却因连续两个月滴雨未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旱灾困境。城外的农田干裂如龟壳,小麦、玉米等作物枯黄倒伏,颗粒无收;城内的粮价如同坐了火箭般飙升,从平时的十文钱一斗,涨到了五十文钱一斗,翻了五倍还多。
西市的粮铺前,挤满了焦急的百姓。一位老大娘攥着仅有的三百文钱,看着粮铺里的米袋,眼泪直流:“掌柜的,能不能便宜点?我家还有三个孙子等着吃饭,三百文钱买六斗米,根本不够吃一个月啊!”
粮铺掌柜无奈地摇头:“大娘,不是我不想便宜,现在粮食紧缺,进价都涨到四十文一斗了,我只赚十文钱,已经是良心价了。再便宜,我就要亏本了。”
类似的场景,在长安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百姓们为了买粮,有的变卖衣物,有的典当首饰,还有的甚至不得不去城外挖野菜充饥。而 “逸品轩” 的生意,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 平民巷便民点的平价肥皂、香膏销量骤降三成,连 “逸品小厨” 的番茄炒蛋,都因百姓无力消费,销量下滑了一半。
阿福拿着账本,忧心忡忡地走进李逸的书房:“公子,这是这个月的销售报表。便民点的平价商品销量下降了三成,小厨的营业额也少了两百贯。百姓们都把钱用来买粮了,根本没钱买其他东西。再这样下去,咱们的利润要大幅缩水了。”
李逸看着报表上的数字,眉头紧紧皱起。他走到窗前,看着窗外因旱灾而枯黄的树木,心里满是沉重 —— 他穿越到唐朝,创办 “逸品轩”,不仅是为了创业,更是为了改善百姓的生活。如今百姓陷入困境,他不能坐视不管。
“阿福,你去打听一下,长安有多少粮商有存粮?价格如何?” 李逸转身对阿福说,“另外,统计一下平民巷有多少百姓因旱灾断粮,需要帮助。”
“是,公子!” 阿福连忙应下,转身快步离开。
第一步:调研粮情,制定 “粮商合作计划”
两天后,阿福带回了调研结果:“公子,长安有十家大型粮商,共囤积粮食五万斗,但他们都想趁机抬价,不愿意低价出售。平民巷有两百多户百姓断粮,还有五百多户百姓粮食紧缺,急需帮助。”
“五万斗粮食,足够缓解长安的粮荒了。” 李逸沉思片刻,心里有了主意,“我们可以用‘逸品轩’的利润,低价从粮商处收购粮食,然后在便民点平价售卖,不赚差价,只收少量运费,帮助百姓度过难关。”
阿福惊讶地说:“公子,咱们的利润是用来扩张业务的,要是都用来买粮,后续的棉花加工和西域贸易怎么办?而且粮商们都想抬价,不一定愿意低价卖给我们。”
“利润没了可以再赚,百姓的命没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李逸语气坚定,“至于粮商,我有办法让他们低价出售。你先去联系十家粮商,就说‘逸品轩’想大量收购粮食,让他们报个最低价,我亲自去和他们谈。”
当天下午,李逸在 “逸品轩” 西市店的会客厅,会见了长安的十位粮商。粮商们大多是肥头大耳的中年人,脸上带着精明的笑容,显然是想趁机大赚一笔。
“李大人,久仰大名!” 为首的 “丰裕粮行” 王掌柜笑着说,“听说您想收购粮食,我们都很乐意合作。不过现在粮食紧缺,价格嘛,至少要四十文一斗,少一分都不行。”
其他粮商也纷纷附和:“是啊,四十文一斗已经很便宜了,外面都卖到五十文了!”“李大人要是诚心买,我们可以给您打个九八折,三十九文一斗。”
李逸看着他们,平静地说:“各位掌柜,现在长安百姓因旱灾断粮,生活困苦,你们却趁机抬价,大发国难财,良心何在?我‘逸品轩’愿意收购粮食,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帮助百姓。我希望你们能以二十文一斗的价格卖给我,这是去年的粮价,你们也不会亏本。”
“二十文一斗?李大人,您这是开玩笑吧!” 王掌柜脸色一变,“我们进价都快三十文了,二十文一斗,我们要亏死了!”
“你们不会亏本。” 李逸拿出一份清单,递给粮商们,“这是你们去年的粮食进价,最高十五文一斗,最低十二文一斗。就算按二十文一斗卖给我,你们也能赚五到八文一斗,只是赚得少了点而已。”
他又补充道:“我知道你们担心后续的生意。如果你们愿意低价卖粮,‘逸品轩’可以与你们建立长期合作 —— 未来一年,‘逸品轩’的员工伙食、平民巷便民点的粮食供应,都从你们粮行采购,保证你们的利润。而且我会向陛下汇报你们的善举,说不定陛下会给你们颁发‘惠民粮商’的牌匾,提升你们的名声。”
粮商们看着清单上的进价,又听李逸说有长期合作和皇帝嘉奖,心里开始动摇。王掌柜与其他粮商对视一眼,沉吟片刻,说道:“李大人,二十文一斗太低了,我们最多能降到二十五文一斗。要是您同意,我们就卖给您三万斗粮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唐朝当财子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穿越唐朝当财子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