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李逸穿越到唐朝已整整一年。长安城的柳枝抽出嫩绿的新芽,“逸品轩” 西市店门前的 “国之良商”“爱民商户” 两块牌匾,在春日的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一天,李逸召集陈先生、阿福、王师傅、苏瑶等核心伙伴,在店铺后院的凉亭里召开年度总结会,既是回顾过去一年的成就,也是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
凉亭内,一张长桌上摊开着厚厚的账本和产业链图谱,旁边摆放着 “逸品轩” 一年来推出的代表性商品 —— 逸品犁、脚踏式水车、草本香膏、玻璃镜、逸品棉衣,每一件都承载着 “逸品轩” 的成长与突破。
“各位,今天是‘逸品轩’创立一周年的日子。” 李逸拿起账本,声音沉稳而充满力量,“过去一年,我们从西市一家小店起步,逐步拓展业务,如今已形成‘百货 + 餐饮 + 农具 + 纺织 + 西域贸易’的完整产业链。下面,我给大家做详细总结。”
第一步:一年成果总结,产业链初成
1. 业务板块与盈利
百货板块:西市主店、东市尊客堂、平民巷便民点三家门店,主营肥皂、香膏、玻璃镜等日用品,全年盈利三千五百贯;
餐饮板块:逸品小厨推出番茄炒蛋、红烧肉等改良唐食,全年盈利两千贯,其中番茄炒蛋卖出三万份,成为长安爆款;
农具板块:逸品犁、脚踏式水车等改良农具,供应禁军、农民和西域部落,全年盈利两千五百贯,累计售出逸品犁两千具、水车五百台;
纺织板块:逸品纺织工坊制作的逸品棉衣,冬季预售突破两千件,全年盈利一千五百贯,带动棉花种植推广;
西域贸易板块:与龟兹、疏勒等西域国家建立长期合作,换回良马三百匹、和田玉四百块、香料三百斤,贸易利润折算为两千贯;
总盈利:全年总盈利超一万两千贯,较开业初期的半年盈利三千贯,增长了四倍。
陈先生看着账本上的数字,感慨地说:“一年前,我们还在担心西市店能否站稳脚跟,没想到现在能有这么好的成绩。这不仅是盈利的增长,更是‘逸品’品牌的认可。”
2. 就业带动与社会影响
雇工规模:目前 “逸品轩” 共雇用工匠两百人(含铁匠、木匠、纺织工匠)、伙计三百人(门店服务、物流配送)、农民五百人(棉花种植、农田试点),总计近千人,其中六成是平民巷的贫苦百姓,通过 “逸品轩” 实现了稳定就业;
社会认可:获皇帝两次嘉奖,授予 “西域贸易主使”“民生储备使” 官职,赐 “国之良商”“爱民商户” 牌匾;百姓称 “逸品轩” 为 “惠民商铺”,朝廷将 “逸品” 模式列为 “商业惠民” 典范,推广至洛阳、扬州等地。
苏瑶补充道:“不仅如此,我们推广的棉花种植,已在长安周边种植两千亩,明年计划推广到洛阳、扬州,预计能带动五千农民就业;西域贸易不仅充实了国库,还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苏府收到不少西域部落的感谢信,称赞‘逸品’的商品改善了他们的生活。”
3. 核心竞争力
技术创新:改良农具、纺织设备、日用品配方,拥有弹花弓、双锭纺车、简易缝纫机等多项改良技术,形成技术壁垒;
产业链优势:从棉花种植、农具生产,到商品加工、贸易销售,形成完整产业链,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品牌口碑:以 “商业惠民” 为理念,通过平价售粮、以工换粮、推广棉花等善举,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百姓认可度高。
王师傅笑着说:“现在长安的商户,都在模仿咱们的模式,可他们没有咱们的技术和产业链,根本竞争不过咱们。比如其他商铺也想做棉衣,可他们没有棉花种植基地,只能从咱们这里买棉花,成本比咱们高很多。”
第二步:长远规划一:建立 “逸品学院”,培养实用人才
总结完一年的成果,李逸话锋一转,提出第一个长远规划 —— 建立 “逸品学院”。
“各位,‘逸品轩’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但目前大唐的教育,大多只重经书,忽视实用知识,导致商业、种植、工匠领域的人才稀缺。我计划建立‘逸品学院’,教百姓商业、种植、工匠知识,培养更多实用人才,既为‘逸品轩’储备人才,也为大唐的发展贡献力量。”
1. 学院定位与办学理念
定位:面向平民百姓的实用技能学院,不分贵贱,只要有学习意愿,均可入学;
理念:“学以致用,惠民利民”,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学到的知识能直接应用到生活和工作中。
2. 课程设置
商业班:教授阿拉伯数字记账法、明码标价、分类销售、客户服务等商业知识,邀请长安的资深商户和 “逸品轩” 的管理人员授课;
种植班:教授棉花、番茄、玉米等作物的种植技术,邀请阿木提、农业专家和有经验的农民授课,设置试验田,让学生亲手实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唐朝当财子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穿越唐朝当财子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