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制度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一些豪强对扩大军屯占用土地有所不满;部分羌胡部落对互市的限制心存疑虑;基层吏员对新政的理解和执行能力也参差不齐。李凌对此早有预料,他一方面严令周勃、高顺等人加强督导,惩治怠政或曲解政令者,另一方面,再次展现其柔韧的手腕。对于配合新政的豪强,给予一定的商业便利或荣誉;对于守规矩的羌部,适当放宽交易物品种类;对于吏员,则加强培训,并提拔干才。
一日,李凌微服巡视狄道城外的军屯点,恰遇几名老卒正在指导新附的流民家庭开挖沟渠。见王爷亲至,众人慌忙行礼。李凌摆手制止,与他们蹲在田埂上交谈,询问新政落实的情况、遇到的困难。一老卒感慨道:“王爷,这‘靖边策’好啊!咱当兵的有了田,家小有了着落,打仗就更卖力了!就是这水渠,还得多挖几条才好。”李凌仔细听着,当即吩咐随行的吏员记录,回去后与周勃商议增调人力。这种深入基层、体察实情的作风,使得新政在推行中不断调整优化,也更得民心。
与此同时,李凌并未放松对外的警惕。朔方都督虫达那边,对于北地悄然推行的新策似乎有所耳闻,但并未直接干涉,只是在其例行公文中,再次强调边郡事务需与都督府“保持沟通”。李凌的回复依旧恭谨,表示一切举措皆为“巩固边防、安抚百姓”,符合朝廷法度。双方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
长安方面,田仁御史回京后的奏对似乎并未掀起太大波澜,至少表面如此。吕后临朝,诸吕势力渐涨,朝廷内部的权力倾轧日益激烈,对于遥远的北地,只要不生大变,暂时无暇过多顾及。这为李凌推行“靖边策”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
二月底,冰雪渐融,柳梢泛绿。靖王府的后园中,李玄业已能踉跄奔跑,李玄承更是活泼好问。李凌在处理政务之余,常携二子在园中散步,指着刚刚发芽的草木,教导他们识别万物,讲述先祖创业的艰辛。王妃刘玥在一旁含笑看着,眼中满是安宁。家族的延续与北地的未来,在这初春的生机中,似乎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靖边策”的推行,如同在这片历经磨难的土地上埋下了深沉的种子。它们或许不会立刻长成参天大树,但却在悄然间,将统治的根系扎得更深、更广。李凌深知,前路依然漫长,挑战不会消失,但有了这套初步成型的制度体系,北地这艘航船,便有了更明确的航向和更强的抗风浪能力。根基,正在这看似平淡却至关重要的制度建设中,一步步走向深植。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高后纪:“高后三年春,靖王凌在北地颁行‘靖边三策’,务农训卒,通商柔远,边政一新。”
* 家族史·始祖本纪:“高后三年春,凌公制‘靖边三策’:一曰固本,寓兵于农,积谷修武;二曰抚远,慑匈奴,抚羌胡,控市易;三曰育才,兴学馆,选贤能。颁行郡县,厉行考核,北地根基日固。”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高后三年春,上帝定‘圣靖边三策’,固圣本,抚远夷,育圣才,圣域之基遂深。”
* 北地秘录·凌公定策安边:“李凌颁靖边三策,农战结合,恩威并施,兴学选贤,北地制度初立。”
(第二百六十五章 完)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