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对此心知肚明。在送走羌使后,他立即召集核心僚属,商议后续对策。
“烧当羌来朝,虽是好事,然树大招风。”李凌冷静分析,“虫达都督处,恐生疑虑;长安朝中,亦必有议论。我等需未雨绸缪。”
公孙阙道:“王爷所虑极是。当下之策,宜‘主动报备,低调处理’。可立即拟就详细文书,将羌使来朝、进献礼物、我方回礼及交谈内容,如实禀报朔方都督府及朝廷。文中须强调,此乃王爷推行‘抚远柔羌’之策初见成效,旨在‘化干戈为玉帛,固汉家边陲’,一切行为皆在朝廷法度之内,绝无擅权结盟之举。如此,可占先机,堵悠悠之口。”
周勃补充:“互市之事,亦需加强管理。可划定固定市集(如野狐泉),派遣官吏专职管理,严格稽查货物,禁止兵器、重要战略物资流出。同时,可允许部分羌人入境学习农耕,但须有限额,且由官府集中安置、管理,以防不测。”
“二位所言甚善。”李凌点头,“便依此办理。勃兄,报备文书由你主笔,子通先生润色,务求严谨周密。高顺将军,边境互市安全及对羌人入境者的监控,由你全权负责,绝不可出纰漏。我们要让朝廷看到,北地所为,皆是忠君爱国、稳边安民之良策,而非结党营私。”
就在北地郡积极应对羌胡来朝带来的外交新局面的同时,内部的“固本”与“育才”二策也在扎实推进。三月中,郡府组织了春耕后的首次大规模水利工程巡查,由周勃亲自带队,查验去岁冬修工程的成效,并规划新的渠系。学吏馆首批学员中表现优异者,已有数人被派往各县担任曹吏,基层吏治得到改善。高顺则利用春闲,组织了一场郡级规模的军演,重点演练步骑协同、城防应急等科目,军队战斗力稳步提升。
四月清明时节,李凌率文武官员祭扫了去岁阵亡将士的墓冢,仪式庄严肃穆。他亲自为几位功勋卓着的将领的墓前添土,并宣布将加大抚恤力度,确保忠烈家属生活无忧。这一举动,再次深深凝聚了军心民心。
羌胡的主动靠拢,如同春风助力,让北地郡的边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缓和迹象。边市在官府的规范管理下,逐渐兴旺起来,汉地的粮食、布匹、盐茶与羌地的马匹、牛羊、皮毛相互流通,双方百姓均得益处。狄道城西,偶尔可见穿着羌服的行商,为城市增添了几分异域风情。一种“胡汉杂处,共利边市”的雏形,开始在北地边境悄然形成。
然而,李凌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深知,羌胡的“归附”是建立在利益和威慑之上的,极为脆弱。北地的长治久安,最终还是要依靠自身的绝对强大。他继续将主要精力放在内政建设上,继续深化“靖边三策”。外部的好消息,只是让他更加坚定了“固本培元”的决心。北地这棵大树,正在内修外抚的春风春雨中,将根系向更深处扎去。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高后纪:“高后三年春,羌首使献于北地,靖王凌厚抚之,边市遂通。”
* 家族史·始祖本纪:“高后三年春,烧当羌遣使至狄道朝献,凌公依礼接见,厚赐回馈,羌胡归心。公乃加强边市管理,并报备都督府、朝廷,彰其抚远安边之效。”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高后三年春,西羌使至圣域朝上帝,上帝厚赏之,圣边市益兴。”
* 狄道秘录·羌使来朝:“烧当羌献礼,李凌厚待,边市渐旺,北地威德播于戎狄。”
(第二百六十六章 完)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