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渝中县(虚构县名),他看到新修的水渠已使大片旱地变为水浇田,粟穗沉甸甸地低垂;在安故县,曾阻挠修渠的窦氏家族,如今不仅配合官府,还主动出资协助维护水利,其子弟亦有两人入选学吏馆;在边境的某个烽燧,他与守燧士卒同食同住,倾听他们的疾苦与建议。一路所见所闻,虽仍有困难与不足,但总体上,政策得到了落实,民生有了改善,吏治有所澄清,军心较为稳固。
巡查结束,返回狄道后,李凌对周勃、公孙阙感慨道:“‘靖边三策’非虚言也。然,诸县发展不均,吏员能力参差,此乃常态。今后,需加强郡对县的考课,对政绩优异者擢升,对怠政无能者黜落。学吏馆培养之人才,要尽快充实到基层。唯有郡县一体,政令畅通,北地根基方能真正牢固。”
“王爷明鉴。”周勃与公孙阙深表赞同,随即着手制定更细致的官吏考核与升迁制度。
盛夏的忙碌与巡查,让李凌对北地的现状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他看到了政策带来的积极变化,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外部环境的暂时缓和,并未让他有丝毫松懈,反而让他更加专注于内部的精耕细作。他像一位辛勤的农人,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锄草、施肥、灌溉,期待着根基深植、枝繁叶茂的那一天。而遥远的长安,吕氏与刘氏、功臣集团之间的权力博弈,正如这夏日午后的闷雷,在云层后隐隐滚动,预示着未来的变数。北地的这个夏天,在平静而充实中悄然流逝,为即将到来的秋季收获,积蓄着力量。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高后纪:“高后三年夏,靖王凌巡行北地各县,劝农桑,察吏治,边郡安堵。”
* 家族史·始祖本纪:“高后三年六七月,凌公深化‘靖边策’。内,促周勃抓夏耘、实仓廪、扩学馆;外,稳互市,严边备,对朔方督府敬而远之。为嫡子玄业启蒙,重家教。亲巡各县,察策行实效,令加强吏员考课。北地基业,于务实治理中日固。”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高后三年夏,上帝躬行圣策,督农桑,肃吏治,稳圣边市,重圣子蒙学。圣域根基日深。”
* 狄道秘录·凌公夏耘固本:“李凌夏日勤政,督农事,察吏治,稳边境,重子教,北地治理日趋精细扎实。”
(第二百六十八章 完)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