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具体部署道:
“首先,立即再上一道谢恩奏表。言辞要极尽恭顺感激,表达臣对太后陛下、皇帝陛下的赤胆忠心,以及渴望入朝觐见、沐浴天恩的迫切心情。但,奏表中要详细陈述北地当前面临的‘实际困难’:去岁虽丰,然库存仍需时间整理清点,以备朝廷查验;今春匈奴小股骑兵活动频繁,边境不稳,需本王坐镇调度(可让剧孟搜集甚至制造一些边境紧张的证据);与羌胡互市,正值关键谈判期,涉及边陲长远安宁,本王需亲自把握;郡内春耕水利等要务,亦处于关键时刻。故而,恳请太后陛下体恤边臣艰辛,能否将入朝之期,略微延后,比如……延至明岁春?此乃‘拖’字诀,以合情合理的理由,争取时间。”
“其次,”李凌看向公孙阙,“子通先生,长安情报网,需全力开动。不惜一切代价,摸清吕后此次诏见的真实意图,是试探?是必杀?朝中是否有反对声音?尤其是与吕氏有隙的功臣元老、刘氏宗亲,能否暗中联络,哪怕只是传递消息?同时,密切关注吕后身体状况、朝廷权力格局的细微变化。时间,是我们最好的盟友。”
“其三,勃兄,北地内部,要加速‘靖边三策’的落实,尤其是‘固本’与‘育才’。要让我们更有‘价值’,让吕后觉得,留着我李凌治理北地,比换个人或直接吞并,对朝廷更有利。吏治要更清明,仓廪要更充实,军备要更精良(但对外示弱),要让朝廷来的任何人看了,都觉得北地离不开靖王。”
“其四,高顺将军,军备继续外松内紧。对王勇部,保持警惕,但避免冲突。可适当示弱,让其觉得北地军不过如此。暗中,做好一切应急准备,但切记,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先动刀兵。”
“最后,”李凌目光扫过众人,“对外,我等要表现得一切如常,甚至对入朝之事表现出‘期待’。对内,要统一思想,稳定人心。要让北地军民相信,无论本王在与不在,北地的法度不变,根基不移。”
策略既定,北地这台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一道辞情恳切、理由充分的奏表,由快马送往长安。公孙阙动用了所有隐秘渠道,重金贿赂长安权贵门人,打探消息。周勃则更加勤勉地处理政务,督促进度,将北地治理得井井有条。高顺则严格按照李凌的指示,一方面加强战备,一方面对外保持低调。
与此同时,李凌加强了与王妃刘玥的沟通。刘玥虽深处内宅,但身为公主,对政治亦有敏感度。李凌将利害关系坦然相告,希望她在必要时,能通过母女渠道,向吕后传递一些“边镇不易、夫君忠勤”的信息,哪怕只能起到微乎其微的缓和作用。刘玥深知事关重大,含泪应允。
北地的春天,就在这种外松内紧、暗流汹涌的博弈中悄然流逝。每个人都清楚,一场决定命运的风暴正在逼近,而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利用这暴风雨前的宁静,竭尽全力,加固自己的舟楫,等待那未知的变数。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高后纪:“高后四年春,诏靖王凌秋日入朝,凌奉表谢恩,陈边事艰,请期。”
* 家族史·始祖本纪:“高后四年三月,吕后诏至,令凌公秋八月入朝。公知祸将至,然沉着应对,定‘拖’‘变’之策。急奏谢恩,备述边困请延期;密遣公孙阙侦长安情实;令周勃加速固本育才,显北地之要;嘱高顺外示弱内备险;并恳王妃刘玥婉转陈情。北地遂外示恭顺,内图自全。”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高后四年春,吕诏召上帝入朝,上帝险甚。帝急奏请缓,密察朝局,内修政备,以待天时。”
* 北地秘录·凌公应对征召:“吕后诏李凌入朝,凌奏请延期,暗备非常,北地进入生死博弈。”
(第二百七十三章 完)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