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2年 汉前少帝元年 农历三月至四月
春意渐浓,北地高原的寒风终于收敛了凛冽,转为带着草木萌发气息的暖风。湟水冰层彻底消融,河水奔流,滋润着两岸日益葱茏的田野。狄道城外,去岁秋播的冬麦已返青拔节,绿浪翻滚,而春播的粟黍也已破土而出,展现出勃勃生机。连续数年的丰稔与精耕细作,使得北地郡的农耕基础空前稳固,仓廪之充实,足以令任何来访者惊叹。然而,靖王李凌的思绪,却并未完全沉浸在这片田园牧歌式的安宁之中。新朝初立,主少国疑,功臣辅政的格局已然明朗,长安城内的权力博弈虽暂告一段落,但对四方藩镇的态度,却仍在微妙的形成过程中。在成功推行“深耕”之策,初步展现出北地恭顺安分的一面后,李凌认为,是时候以一种含蓄而有力的方式,向新朝展示北地另一面的价值——即其不可或缺的军事存在和稳固边陲的能力。这种展示,不能是张扬的炫耀,而必须是合乎礼制、顺乎时宜,且能传递明确战略信息的举动。于是,一项名为“春狩阅兵”的计划,在他的心中逐渐成形。
三月初,李凌召周勃、公孙阙、高顺密议。此时,北地春耕大忙已过,田间管理进入相对平缓的阶段。
“王爷,今岁春耕顺利,民心安定,赋税征收亦近尾声,郡内政通人和。”周勃首先禀报了内政情况,“新朝使者去岁末及今春初巡视后,未见异常反馈,想必对我北地‘恭顺务实’之印象颇佳。”
公孙阙接着道:“然,长安近日传来风声,太尉周勃(灌婴侯)似有整饬边备之议,或因匈奴内乱渐平,其部有统一之势,朝廷欲未雨绸缪。然其具体方略,尚未可知。此时,我北地若一味示弱,恐被朝廷认为边镇羸弱,不堪重任,甚至……引来不必要的‘关照’。”
高顺闻言,眼中精光一闪,拱手道:“王爷,末将麾下儿郎,去岁冬藏今春助耕,并未懈怠,反而因精训与小规模轮战,战力更有精进。若能寻一恰当契机,向朝廷略示锋芒,使其知我北地非唯知耕稼,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或可争取更主动之位势。”
李凌微微颔首,手指轻叩案几,沉吟道:“诸位所言,正合我意。新朝辅政,重稳定,亦重边防。我北地若只显文治,不彰武功,易被视为可欺;若过度炫耀武力,则又易引猜忌。故,需寻一‘名正言顺’之机,‘恰到好处’地展示军容。”
他停顿片刻,目光扫过三人,缓缓道:“《周礼》有载,春日田猎,以习兵事。今春和景明,百兽繁育,正可借‘春狩’之名,行‘阅兵’之实。此举,上合古制,下顺农时,既可检阅军容,演练战术,亦可向朝廷暗示我北地军备整肃,边陲安宁,有足够能力自守乃至助守西陲。”
“王爷此策甚妙!”公孙阙立即领会其中深意,“春狩乃诸侯常礼,朝廷无从指责。我等于狩场上,展现军纪之严明,士卒之骁勇,装备之精良,却又不提一兵一卒具体数目,不言一战一阵具体杀伐,只示其‘势’,其‘能’,其‘备’。如此,既展现实力,又不露底细,更显我谨守臣节,不忘战备之本分。”
周勃与高顺亦深以为然。
【系统提示:宿主在新朝格局初定敏感期,采取“寓武于礼”的精妙策略,旨在平衡“恭顺”表象与“实力”暗示,以争取有利战略定位,政治手腕更趋圆熟… 宿主状态:审时度势,主动创造契机,以合规且含蓄的方式展示军事肌肉,展现其兼具战略耐心与主动进取的双重特质…】
计议已定,北地郡府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春狩”事宜。周勃负责统筹后勤、场地布置及邀请郡内耆老、有功吏员观礼,务求场面庄重合规。高顺则全心投入阅兵演练的细节安排,他精心挑选了三千步骑混编的精锐,涵盖了弓弩手、长戟兵、刀盾兵及轻骑兵等各兵种,要求演练项目不仅包括基础的阵型变换、冲锋防御,更要加入模拟驱赶围猎、山地迂回、弩箭精准射击等贴近实战的课目,以展现北地军适应复杂地形和突发情况的战斗力。同时,严令全军,此次阅兵,重在“精气神”和“战术素养”,绝不可追求夸张的表演性,一切以实战、实用为准则。公孙阙则负责情报与文书工作,一方面密切关注长安及周边对此事的可能反应,另一方面,精心草拟了呈报朝廷的文书,以“依古制行春狩,以习武事,慰劳将士,保境安民”为由,将此事提前、低调地通报,措辞谦恭,全然一副例行公事、遵循旧典的姿态。
三月中旬,春狩之日选定在狄道城西三十里外的一处依山傍水、地域开阔的皇家苑囿(或大型官营牧场)举行。是日,天公作美,风和日丽。苑囿四周,旌旗招展,但不显奢华。观礼台上,李凌端坐主位,周勃、公孙阙等文官及郡内受邀者分列两旁。场边,亦有自发前来围观的附近乡民,人头攒动,气氛热烈而有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