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2年 汉前少帝元年 农历八月至九月
时入八月,北地的天空显得愈发高远湛蓝,炽烈的夏日阳光开始变得温和,空气中弥漫着新谷登场后特有的醇香。广袤的原野上,秋收的盛景已然落幕,取而代之的是遍布田间的金黄秸秆和正在紧张进行的秋耕秋种。湟水两岸,运送税粮的牛车、马车络绎不绝,如同一条条流动的江河,将丰收的果实源源不断地汇入狄道及各县城那已然十分充实的仓廪之中。连续第四年的丰稔,使得北地郡的府库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充盈程度,粮垛如山,帛匹成堆,钱币盈箱。这种坚实的物质基础,带给北地军民极大的安全感和自豪感。狄道城内,市面繁荣,商旅云集,百姓们脸上洋溢着安居乐业的满足笑容。然而,在这片物阜民丰、一派升平的景象之下,靖王李凌及其核心僚属的心中,却始终萦绕着一丝难以完全驱散的隐忧。这隐忧,并非来自暂时平静的东方长安,也非近在咫尺却态度趋缓的朔方邻居,而是源于那遥远西方草原上正在发生的、可能改变整个北疆格局的深刻变化。
八月上旬,秋收基本结束,最终的统计数字报至郡府。长史周勃手持详尽的账册,向李凌禀报,语气中带着难以抑制的振奋:“王爷,天佑人勤,今岁秋收,粟麦总量较去岁又增一成有余!加之历年积累,如今我北地郡府库存粮,足可支撑全郡军民三年之需而绰绰有余!帛帛钱粮,亦足以支付三年官俸军饷、赏赐抚恤及各项开支。此等厚实之家底,纵览帝国边郡,恐无出北地之右者!”
李凌仔细翻阅着账册,看着那一串串令人心安的数字,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走到窗前,望着窗外郡府仓曹区那连绵的、几乎要满溢出来的仓廪,沉声道:“勃兄辛苦,此乃我北地军民数年如一日,戮力同心,辛勤耕耘之果。仓廪实,则民心安,军心稳。有此根基,纵有风波,我北地亦能岿然不动。”
然而,他话锋随即一转,目光投向西方,语气变得凝重:“然,物力之充,亦需善用之。近日子通先生处,可有西边新消息?”
周勃脸上的喜色稍敛,回道:“公孙长史正在整理,想必很快便会呈报。”
果然,次日公孙阙便带着一叠密报求见。消息比之前更为清晰,也更为紧迫:匈奴左贤王稽鬻在初步整合本部及河西部分羌胡后,并未停下脚步。其一方面派遣使者,威逼利诱西域车师、焉耆等较大的城邦国家,要求其增加贡赋,并提供兵员;另一方面,其麾下精锐骑兵,以“巡狩”为名,频繁出现在距离北地郡西北边境不足五百里的区域,虽然尚未越界,但其耀武扬威、试探虚实的意图十分明显。更有探子回报,稽鬻似乎正在大量囤积箭矢、皮革等军需物资,并加紧训练新附部落的骑兵,其战略重心明显偏向东方和南方,矛头直指汉朝边境。种种迹象表明,这个新崛起的匈奴枭雄,正在积极为未来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做准备,其威胁已非遥不可及的隐忧,而是日渐迫近的现实。
李凌在密室中与周勃、公孙阙、高顺共同研判这些情报,气氛凝重。
“王爷,稽鬻此举,已是箭在弦上。”高顺面色肃然,握拳道,“其觊觎我汉家疆土之心,昭然若揭!末将请令,加强西北边境军备,增派斥候,严加防范,若其敢犯边,必予迎头痛击!”
公孙阙分析道:“顺将军所言甚是。然,观稽鬻动向,其目前似仍在积蓄力量、肃清后方、试探虚实阶段,大规模南侵或许在今冬明春之后。此乃我北地宝贵之备战期。然,我之备战,须有章法,既要有效应对威胁,又不可过度刺激对方,亦需避免引起长安不必要的猜忌。”
周勃补充道:“今我北地仓廪极度充实,此乃最大优势。可借此财力物力,做几件实实在在巩固边防、又能惠及长远之事。”
李凌静听良久,手指在地图上西北边境线上下划动,目光锐利如鹰。良久,他沉声道:“诸位所言,皆切中要害。稽鬻势大,其志非小,北地首当其冲,此确为我之心腹大患。然,正如子通先生所言,我尚有备战之时。当下之策,在于‘恃仓廪之实,解西顾之忧’,将物资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边防能力和战略纵深。”
他随即做出详尽部署:
“其一,勃兄,立即着手,实施‘边境筑垒增储’计划。利用今秋农闲及丰盈财力,征调民夫(付予厚酬),协同军士,在我北地西北方向,选择几处关键隘口、水草丰美之地,增筑或加固烽燧、哨卡、小型屯兵堡。每个据点,皆需配备足够守军百日所需的粮食、饮水和守城器械。此举,既可提前预警,亦可作为前沿支撑点,延缓敌军攻势。同时,在狄道至这些前沿据点之间,修建或平整道路,便于兵马粮草调动。”
“其二,高顺将军,军队进入‘轮战备边’状态。将精锐部队分为三批,轮流赴西北边境驻防,每期三个月。驻防期间,以实战化巡逻、侦察、守备演练为主,让士卒熟悉边境地形、气候及可能的敌情。非驻防部队,在后方大营加紧训练,尤其加强骑兵对抗、弩阵防御、夜间作战等课目。军中工匠,全力打造箭矢、维修军械,确保武备充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