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的决策迅速转化为北地郡上下的行动。军营中,以往冬日的沉寂被热烈的讨论和针对性训练所取代。士卒们围坐在一起,回忆着风雪夜中警戒的得失,军官们则在沙盘前推演着各种防御阵型。郡府衙门内,文吏们埋首于故纸堆中,进行着繁琐却必要的档案整理工作。由周勃亲自带队的巡查组,轻车简从,悄然奔赴各县,不听取华丽汇报,而是直接调阅账册、走访乡亭,与底层小吏和百姓攀谈,了解最真实的政情。
学吏馆内,气氛更加务实。公孙阙引入的案例教学深受学员欢迎,一场关于“边境烽燧误报责任界定”的辩论,就能让学员们争得面红耳赤,却在辩论中加深了对军律、职责的理解。李凌偶尔会微服前往,坐在角落聆听,对学员们的见解时而颔首,时而提出更深入的问题,激励着年轻人们奋发向上。
二月二,龙抬头。北地寒意稍减,狄道城内举行了简单的祈福仪式。李凌亲自出席,并与民同乐,观看了民间社火表演。仪式后,他并未立即回府,而是信步走向城西的流民安置区。这里经过数年经营,已形成稳定的街巷,房屋虽简陋,却整齐干净。李凌走进几户人家,查看他们的越冬情况,询问春耕准备,并叮嘱随行的周勃,要确保种子农具及时发放到位。王爷的亲民之举,通过口耳相传,迅速温暖了北地百姓的心。
二月下旬,春意渐显,背风处的积雪开始消融。周勃的巡查组陆续返回狄道,带回了各县的详细情况。总体而言,北地吏治在经过连续数年的整顿后,已较为清明,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某些边远县份,律令执行仍显粗疏,文书档案管理混乱;个别小吏有吃拿卡要的微末贪墨;仓廪防火防潮措施有待加强等。这些问题虽不致命,却如白袍上的微瑕,影响着统治的效率与威信。
李凌仔细翻阅着巡查报告,对周勃道:“勃兄,此次巡查,成效显着。发现问题,方能解决问题。立即将这些问题分类,下发各曹各县,责令其自查自纠,限期上报整改方案。对于共性问题,如文书管理、仓廪规范,由郡府制定统一章程,颁布执行。要让我北地政务,如臂使指,畅通无阻。”
同时,公孙阙也汇报了学吏馆学员参与档案整理和案例学习的成果,不少学员展现出敏锐的洞察力和实务能力。李凌指示,可从中选拔优异者,提前授予低级吏职,让其在实际岗位上锻炼成长。
高顺则呈上了各营冬训总结和新制定的若干条作战条例,北地军的战术素养和规范程度在总结反思中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北地的这个春天,在依旧凛冽的寒风中,悄然进行着一场静悄悄的深刻变革。没有大规模的战事,没有喧嚣的工程,有的只是文书案卷间的细致梳理,军营沙盘上的反复推演,学堂内的激烈辩论,以及乡间小路上的访贫问苦。李凌如同一位耐心的工匠,手持“砺石”,细细打磨着北地郡这把已然锋利的“宝剑”,使其刃口更加坚韧,纹理更加细腻,以期在未来更严峻的挑战中,能够发挥出更大的威力。他知道,外部威胁的暂时缓解,正是上天赐予他巩固内部、提升质量的宝贵时机。唯有根基无比深厚,方能应对任何未知的风浪。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前少帝纪:“(前少帝)二年春,北地靖王凌修内政,吏治益明。”
* 家族史·始祖本纪:“前少帝二年春,凌公定‘岁寒砺刃,内政深耕’之策。令高顺总结冬防,精练战术,纂修条例;令周勃清厘档案,巡查郡县,肃清吏治微弊;令公孙阙强学吏馆实务教学,育才备用。北地外示静谧,内实砺治,根基愈加深厚。”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上帝砺圣政,修甲兵,明法令,圣域之治精益求精。”
* 北地秘录·凌公岁寒砺治:“李凌趁冬春之交,外松内紧,着力深化军制、吏治、律令、民心,北地治理趋于精微化。”
(第二百九十七章 完)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