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1年 汉前少帝二年 农历七月至八月
时维七月,序属三秋。北地高原的天空显得愈发高远澄澈,阳光褪去了夏日的酷烈,变得温煦而明亮。广袤的原野上,已然是一片丰收在望的辉煌景象。金黄的粟浪与翠绿的黍海交织蔓延,直至天际,沉甸甸的穗头在秋风中摇曳,沙沙作响,如同大地丰饶的吟唱。湟水蜿蜒,水流平稳,灌溉着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狄道城外,官道上运送新粮的车辆开始增多,空气中弥漫着新谷醉人的醇香。北地郡在李凌的治理下,迎来了连续第四个丰收年,其仓廪充实程度、民生安定景象,均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这鼎盛的秋收,是对过去数年励精图治最有力的肯定,仿佛一尊巨鼎,以沉甸甸的五谷为足,将北地的繁荣与稳定牢牢铸定。然而,就在这片丰收的喜悦与满足几乎要满溢而出之时,靖王李凌的眉宇间,却始终萦绕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凝重。他立于狄道城头,目光越过大片金黄的原野,投向西北方那遥远而苍茫的地平线。历史的轨迹与现实的谍报都在提醒他,鼎盛之下,必有觊觎;丰饶之侧,常伏危机。来自草原的狼烟并未因北地的连年丰稔而消散,反而可能因这丰稔而更加炽烈。因此,他在全力组织秋收、享受丰收成果的同时,更为北地定下了“未雨绸缪”的深谋远虑,决心将眼前的物质优势,转化为应对未来任何风暴的、更为强大的综合实力与战略纵深。
七月初,秋收的序幕自南向北徐徐拉开。长史周勃坐镇郡府,统筹全局,指令各曹署全力投入到这场年度最重要的政务之中。各县报来的预估产量令人振奋,普遍较去岁又有增长。狄道大仓及各处新建的仓廪早已准备就绪,只待新粮涌入。然而,李凌在听取周勃的初步汇报后,却提出了超出常规的要求。
“勃兄,今岁秋收,意义非凡。不仅在于粮储再创新高,更在于此次丰收之后,我北地当有更长远之规划。”李凌在王府书房中,对着巨大的郡县舆图说道,“以往仓廪充实,多用于应对饥荒、支付俸禄、维持军需。然,今时不同往日。稽鬻一统河西之势渐成,其觊觎汉地之心不死。我北地拥此巨万粮秣,当思如何将其化为克敌制胜、长治久安之利器。”
周勃肃然道:“王爷深谋远虑。然,粮秣之用,除常规消耗外,无非扩军、筑城、赈济、贸易。扩军易引猜忌,筑城耗资巨大,赈济乃本分,贸易虽利,然终非根本。王爷之意是?”
李凌手指划过地图上边境线与后方郡治的广阔区域,沉声道:“其一,用于‘深储固本’。即刻规划,在狄道周边险要隐蔽之处,增建数处巨型‘秘仓’,其容量需足以支撑北地全军三年激战之耗。储粮需做特殊处理,防潮防腐,以备非常之期。此事由你亲自主抓,选址、建造、守卫,皆用绝对可靠之人,列为郡府最高机密。”
“其二,用于‘以工代赈,暗蓄兵力’。今秋收获后,民间劳力充裕。可借口兴修水利、铺设通往边境之‘驰道’、加固城防等名义,以优厚粮帛为酬,大规模招募民夫。在此过程中,可暗中遴选健壮勇武、家世清白者,编入‘工程营’,施以准军事化管理和基础操练。平日为工,战时为兵。此兵不显于军籍,却可极大增强我北地潜在动员能力。”
“其三,用于‘战略贸易’。子通先生,”李凌转向公孙阙,“今岁边市所得,除常规物资外,可拿出部分盈余粮食,向河西、乃至西域那些与稽鬻有隙、或处境艰难的部落,换取其手中的良马、铜铁、皮革等战略物资,或直接雇佣其勇士为佣兵,安置于边境外围,以为缓冲。”
公孙阙眼中闪过钦佩之色,接口道:“王爷此策,实乃化粮为刃,点石成金!秘仓可保根基不摇,暗兵可增应变之能,战略贸易则可削弱敌人,壮大自身,且皆在不动声色中进行。阙必精心筹划,尤其这战略贸易,分寸拿捏至关紧要。”
高顺也恍然大悟:“末将明白了!如此一来,我北地表象仍是那个恭顺富足的边郡,实则战争潜力已深藏于民,储备于野!纵使稽鬻大举来犯,我亦有足够的底气与其周旋!”
【系统提示:宿主在取得空前物质成果后,并未满足于守成,而是极具前瞻性地将资源转化为多层次、隐蔽性的战略储备与潜在战力,统治策略展现出强烈的危机意识与战略创新… 宿主状态:于鼎盛之时洞察潜在危机,以非凡魄力推行战略性资源转化,展现其作为杰出战略家的深远谋略与未雨绸缪的智慧…】
计议已定,北地郡在繁忙的秋收中,悄然启动了一系列更深层次的战略布局。田间地头,收获的喜悦依旧感染着每一个农人,金黄的谷物被小心翼翼地收割、打碾、晾晒。而在官府的统一组织下,大量优质的粮食并未全部存入常规仓廪,而是通过隐秘的渠道,被转运至几处新选定的、依山傍险之地的秘密工程。这些地方戒备森严,民夫皆是精挑细选并许以重酬,在严格保密下开凿岩洞、修建巨型仓廪。与此同时,郡府发布了以粮食支付酬劳、大规模招募民夫兴修水利和道路的告示,应者云集。在这些工程队伍中,一些表现突出、体格健壮的年轻人被悄然标记,接受着不同于普通民夫的纪律约束和简单的队列、体能训练,他们自己或许尚未察觉,已然成为了北地潜在国防力量的一部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