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1年 汉前少帝二年 农历十一月初至十一月上旬
十一月的北地,已是寒冬肆虐的舞台。凛冽的朔风卷着冰屑和雪粒,昼夜不停地呼啸,天地间一片混沌的惨白。气温骤降,呵气成霜,滴水成冰。湟水彻底封冻,河面坚如磐石。原野上积雪深可没膝,唯有被狂风刮出的雪壳坚硬如铁。在这片严酷的白色世界里,战争却以最炽热、最残酷的方式进行着。匈奴稽鬻部的大军,挟带着统一左贤王部、压服河西的凶焰,以及对新立汉朝边郡财富的贪婪,如同决堤的冰河,汹涌南下。其前锋精锐万骑,乘风雪掩护,以迅雷之势,连续突破了北地军精心布置的前沿烽燧和哨卡。鹰嘴隘、野狼谷等堡垒在经过浴血抵抗、予敌重创后,依预定计划弃守,守军残部且战且退,向核心防线收缩。溃退的路上,洒满了双方将士的鲜血,很快又被新雪覆盖。所有人的目光,此刻都聚焦在了北地防御体系中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黑石堡。这座依山傍崖、控扼通往狄道要道的石砌堡垒,成为了阻挡匈奴兵锋、维系北地存亡的第一块真正的试金石。
十一月初三,天气略微放晴,但寒意更甚。持续了一天一夜的暴风雪暂时停歇,灰白色的天光勉强照亮了银装素裹的大地。黑石堡,矗立在一处陡峭的山脊之上,城墙高厚,皆以本地开采的黑色岩石垒砌而成,易守难攻。堡内驻守着北地都尉高顺麾下最精锐的一部,约两千士卒,由以勇猛善守着称的军司马赵破奴指挥。此时,堡墙上下,戒备森严。墙垛后,弩手引弦待发,滚木擂石堆积如山,烧沸的金汁(融化的金属混合毒液)在铁锅里翻滚着令人作呕的气泡。幸存的鹰嘴隘、野狼谷守军已退入堡内,带来了敌军凶悍、兵力庞大的第一手信息,也让堡内守军更加清楚即将面对的是什么。
巳时刚过,大地开始传来沉闷而密集的震动,由远及近,如同无数面巨鼓在同时擂响。地平线上,出现了一条蠕动的黑线,随即迅速扩大,化作无边无际的骑兵浪潮。匈奴稽鬻部的主力,终于抵达黑石堡下。数万骑兵铺天盖地,人马呼出的白气汇聚成一片低垂的雾霭,各种颜色的旗帜在寒风中狂舞,尤其是那杆象征着稽鬻王权的大纛,格外刺眼。骑兵们在堡外两里处开始放缓速度,最终停下,人马喧嚣,蹄声如雷,散发出冲天的杀气。很快,一队盔甲鲜明的匈奴将领在一大队精骑的簇拥下,驰至堡前一箭之地外,对着城头指指点点,显然是在观察地形,部署进攻。
堡墙之上,军司马赵破奴按剑而立,脸色冷峻如铁。他年约四旬,面容饱经风霜,一道刀疤从左眉骨斜划至脸颊,更添几分彪悍。他扫视着城外密密麻麻的敌军,对身旁的副手沉声道:“传令下去,稽鬻老狗亲至,看来是要一口吞下咱黑石堡了。告诉弟兄们,王爷在狄道看着咱们,北地的父老在看着咱们!没有退路,唯有死战!弓箭省着点用,等靠近了再射!滚木擂石,听我号令!”
“诺!”副手肃然应命,快步离去传令。城头的气氛瞬间绷紧到了极点,只有寒风刮过垛口的呜咽声和士卒们粗重的呼吸声。
午时初,匈奴军中号角长鸣,第一波进攻开始了。约三千下马匈奴步兵,手持简陋的木盾皮毡,在后方骑兵弓箭的掩护下,嚎叫着向堡墙发起了冲锋。他们企图利用人数优势,快速接近,架设云梯。
“弩手准备——放!”赵破奴看准时机,厉声大喝。
霎时间,城头弩机震响,密集的箭矢如同飞蝗般倾泻而下!北地军装备的强弩射程远、穿透力强,匈奴步兵的简陋木盾难以抵挡,顿时被射倒一片,惨叫声四起。但后续的匈奴兵毫不畏死,踏着同伴的尸体继续前冲,同时用弓箭向城头还击。箭矢在空中交错飞舞,不断有守军中箭倒下,但立刻有预备队补上位置。
匈奴兵终于冲到了墙根下,数十架云梯被架了起来,悍勇的匈奴兵口衔弯刀,开始奋力攀爬。
“滚木!擂石!给我砸!”赵破奴亲自抱起一块巨石,狠狠砸下!
轰隆隆!巨大的滚木和沉重的石块顺着云梯和城墙滚落,砸得下面的匈奴兵骨断筋折,脑浆迸裂。沸腾的金汁也被兜头浇下,烫得匈奴兵皮开肉绽,发出凄厉的哀嚎,攻城的势头为之一滞。
然而,匈奴兵力占绝对优势,第一波被打退,第二波立刻接踵而至,攻势一浪高过一浪。战斗从午后一直持续到日落,堡墙下堆积的匈奴尸体越来越多,鲜血染红了雪地,又迅速冻结成暗红色的冰坨。守军也伤亡不小,但士气依旧高昂,凭借堡垒之利和精良装备,顽强地坚守着阵地。
稽鬻在远处的高坡上观战,面色阴沉。他没想到这座汉军堡垒如此难啃,一天猛攻,竟未能越雷池一步。
“大王,汉军弩箭厉害,堡垒坚固,强攻伤亡太大。”一名部落首领劝道。
稽鬻冷哼一声:“区区两千人,能挡我数万雄师?传令!连夜打造更多攻城器械!明日拂晓,再攻!我就不信,砸不烂这龟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