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细微的、不被正史浓墨重彩记载的片段,却让苏砚深深着迷。他意识到,龙魂精神,早已不仅仅是皇室的传承、军队的信条,它早已化作一种文化基因,融入每一个普通唐民的血液之中,体现在日常的坚韧、创新、互助与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里。
他的导师,一位皓首穷经的老博士,看着苏砚整理出的厚厚初稿,欣慰道:“帝王将相,固然是历史的浪尖,但真正承载文明、使其历经风浪而不倾覆的,是这浩瀚如海的民心,是这平凡中见伟大的精神底色。你能看到这一点,很好。记住,龙魂,在庙堂,更在江湖。”
苏砚郑重地点了点头,他决定将自己的研究继续下去,他要让更多人知道,仙唐的伟大,根植于这亿万个平凡的“龙魂”瞬间。
偏远的农业位面,“青禾界”。
这里以出产富含灵气的“玉髓米”闻名。然而,近年来一种诡异的“枯叶病”开始蔓延,不仅导致灵米减产,更会缓慢侵蚀土地灵脉。当地农官与丹师束手无策。
一位名叫石坚的老灵农,祖上十八代皆耕耘于此。他不信邪,日夜守在田间,观察病株,尝试了无数种土办法,甚至不惜以身试“毒”,感受病气侵蚀。他的儿子,一位在格物院下属农学院进修过的年轻人,带着最新的检测设备和生物灵能理论回来帮忙,父子俩却因理念不同常常争执,父亲相信经验与土地的感觉,儿子则笃信数据与理论。
在一次激烈的争吵后,石坚看着儿子失望离去的背影,又看了看日渐枯萎的禾苗,蹲在田埂上,狠狠捶了一下土地。他想起小时候听祖父讲过的故事,圣皇祖当年也是在一片废墟中,带领众人筚路蓝缕,开创基业。“难道我石坚,连祖宗传下来的这点地都守不住吗?”
他深吸一口气,不再固执己见,而是蹒跚着找到儿子,放下了父亲的威严:“娃,你说的那些理,爹不懂。但爹知道这地,知道这苗的感觉。咱爷俩,一个看天,一个看数,能不能……合起来试试?”
儿子愣住了,看着父亲布满老茧、沾满泥土的手和眼中的恳切,心中的怨气瞬间消散。父子二人开始真正合作,老农的经验直觉与儿子的科学分析结合,经过无数次失败,最终发现了一种本地特有的、几乎被忽视的苔藓,其分泌的微弱生物电波,竟能中和那种病气。
当第一片病叶重新转绿时,父子俩在田埂上相拥而泣。消息传开,不仅解决了“青禾界”的危机,其研究成果更为其他类似病症提供了新思路。当地农官将此事上报,称之为“青禾奇迹”。
这份报告,最终被摆在了明宗李慕仙的案头。他仔细阅读后,沉默良久,提笔朱批:“龙魂精神,存于庙堂决议,亦显于乡野执着。农父石坚,其志可嘉,其行可风。赐‘劝农士’爵位,享八品待遇,其子擢升农学院研究员。望天下人知,恪尽职守,勇于探索,凡人亦可铸就传奇,此即龙魂不息之真义。”
石坚父子的事迹与明宗的批语,通过帝国通讯网络传遍四方,激励了无数在各自岗位上默默耕耘的普通人。
暮年李慕仙,时常在皇宫那座仿贞观园林中漫步。他看着亭台楼阁,仿佛能看到万载前,那位开创一切的先祖,与他的臣子们在此纵论天下,挥斥方遒。
“圣皇祖父,”他对着虚空,亦是对着自己的内心低语,“您看到了吗?您留下的龙魂,并未因时光而褪色,也未因强敌而畏缩。它已化入这帝国的血脉,成为一代代人砥砺前行的不灭明灯。或许我们永远无法抵达力量的终极,或许前路仍有无数挑战,但只要这精神永存,后人自会前赴后继,将这龙旗,插遍文明所能认知的每一个彼岸。”
夕阳余晖洒满园林,为万物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李慕仙的身影在光影中显得有些模糊,但他眼中那簇自贞观年间传承至今的火焰,却依旧明亮,仿佛在与远去的先祖,与无尽的未来,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精神永存,励后人前行。仙唐的故事,远未终结,它正以另一种形式,在每一个被龙魂精神感召的个体身上,悄然续写。
喜欢龙魂震贞观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龙魂震贞观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