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六年的秋天来得格外早,刚进九月,西里村的杨树叶就开始泛黄飘落。这个秋天对吴家来说,注定是一个离别的季节。
吴家宝小学毕业了,但没能考上初中。成绩单上那几个刺眼的红色数字,像判决书一样宣告着他求学路的终结。
"爹,娘,我......"家宝低着头,声音小得像蚊子哼哼。
吴建军沉默地抽着旱烟,烟雾缭绕中,他的眉头皱成了川字。李秀云在一旁抹眼泪,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晚饭吃得特别安静,只有碗筷碰撞的声响。吴普同看着弟弟稚气未脱的脸,心里像压了块大石头。他知道,这个家再也供不起两个学生了。
晚上,吴普同听见父母屋里传来低低的争执声。
"娃还小,出去打工太遭罪了......"是母亲带着哭腔的声音。
"那你说咋办?"父亲的声音沉闷如雷,"同子上高中要钱,小梅看病要钱,家里哪还有余粮?"
"可是家宝才十四啊......"
"我十四的时候都跟着大队修水库了!"
吴普同躺在床上,睁着眼睛直到深夜。月光从窗户照进来,在地上投下冰冷的光斑。他知道,弟弟的命运已经注定。
第二天,吴建军宣布了决定:收完秋,就带家宝去北京打工。
家宝愣了一会儿,然后默默点头:"哎,我去。"
那声"哎"像针一样扎在吴普同心上。他想起弟弟小时候跟在他屁股后面跑的样子,想起弟弟考试得了满分兴冲冲拿给他看的样子,想起弟弟说"哥,我以后也要上大学"时亮晶晶的眼睛......
收秋的日子到了,一家人起早贪黑地忙活。家宝似乎一夜之间长大了,干活特别卖力,仿佛要证明自己已经是个大人了。
"哥,你歇会儿,我来。"家宝抢过吴普同手里的锄头,额头上全是汗珠。
吴普同看着弟弟瘦小的身影在玉米地里穿梭,心里酸涩难当。他知道,弟弟在用这种方式告别他的童年。
晚上,吴普同把弟弟叫到自己屋里。
"这些给你。"他把积攒已久的零花钱和几本崭新的笔记本塞给家宝。
家宝摇摇头:"哥,你留着买参考书吧。我在工地上用不着这些。"
"拿着!"吴普同硬塞进他手里,"在北京别太省着,该吃吃,该喝喝。有空......有空看看书,别把学的都忘了。"
家宝低下头,小声说:"哥,你一定要考上大学。连我的份一起。"
离别的日子终于到了。清晨,雾很大,整个村子都笼罩在灰白色的雾气中。吴建军背着两个大大的行李包,家宝跟在他身后,背着一个小点的背包。
李秀云一直送到村口,眼泪止不住地流:"到了就给家里写信......别太累着......注意身体......"
家宝点点头,声音哽咽:"娘,你回吧。"
吴普同推着自行车:"爹,我送你们到镇上车站。"
一路上,三个人都很沉默。雾气打湿了他们的头发和衣服,路旁的杨树在雾中若隐若现,像一幅水墨画。
到了镇上汽车站,已经有不少人在等车。大多是外出打工的农民,背着大包小包,脸上带着迷茫和期待。
"回去吧,"吴建军对吴普同说,"好好上学,别辜负了......你弟弟。"
这句话像一记重锤,砸在吴普同心上。他看着弟弟,家宝正仰头看着车站时刻表,侧脸还带着孩子的稚气。
车来了,是一辆破旧的长途客车。乘客们一拥而上,争先恐后地往车上挤。
"在家听娘的话!"家宝突然回头喊了一句,然后就被挤上了车。
吴普同站在原地,看着客车喷着黑烟渐行渐远,最后消失在雾气中。他突然想起小时候,家宝追着他的自行车跑,也是这样喊着"哥,等等我"。
回家的路格外漫长。那辆黑色的永久二八自行车似乎也变得沉重起来。吴普同骑得很慢,第一次注意到路旁的野菊花已经开了,黄灿灿的一片。
到家时,李秀云还在村口站着,望着远方。
"娘,回吧。"吴普同轻声说。
李秀云抹抹眼睛:"家宝没忘带厚衣服吧?北京比咱们这冷......"
屋里空荡荡的。家宝的床铺收拾得整整齐齐,桌上还放着他小学的课本。吴普同翻开一本语文书,看见扉页上歪歪扭扭地写着:"我的理想是当科学家。"
晚饭时,桌上少了两副碗筷。李秀云做了家宝最爱吃的土豆炖豆角,却没人动筷子。
"吃吧,"李秀云给儿子夹菜,"你弟弟......在外面肯定吃不好。"
那天晚上,吴普同学习到很晚。煤油灯下,他仿佛还能看见弟弟趴在对面桌上写作业的样子。家宝遇到难题时总是皱着小眉头,咬着笔杆冥思苦想。
"哥,这道题怎么做?" "哥,这个字怎么念?" "哥,你考上大学会不会不要我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凡人吴普同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凡人吴普同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