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层薄如蝉翼、却曾阻隔着千言万语的窗户纸,在操场那个星光黯淡却心意明亮的夜晚被彻底捅破之后,吴普同和马雪艳之间的关系,仿佛被注入了崭新的活力与自然。先前那些小心翼翼的试探、心照不宣的默契、以及独处时若有若无的尴尬与紧张,都如同春日冰雪般消融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水到渠成的亲近与坦然。
每天清晨,当校园广播站的起床号隐约响起,吴普同不再只是机械地想着去小花园背单词,他的脑海里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出马雪艳的身影,揣测着她是否已经起床,是否会和他一样,对即将到来的一天,因为彼此的陪伴而怀有隐秘的期待。他们不再需要刻意“偶遇”,一起在食堂吃早饭成了心照不宣的约定。他会提前几分钟等在女生宿舍楼下那棵老槐树下,看着她背着书包,脚步轻快地走出来,晨光中,她的马尾辫随着步伐轻轻晃动,脸上带着清新的、浅浅的笑意。
“早。”
“早。”
简单的问候,却蕴含着只有彼此才懂的亲昵。他们会讨论早上吃什么,是小米粥配咸菜,还是豆浆油条,然后自然地并肩走向食堂。吃饭时,他们会分享各自昨晚的梦境,或者吐槽一下即将到来的某门枯燥课程,偶尔也会低声交流一下今天的学习计划。周围的喧嚣仿佛都成了背景音,他们的小小餐桌,自成一方温暖宁静的天地。
午饭和晚饭亦是如此。他们熟悉了彼此的口味偏好,吴普同知道马雪艳不喜欢太油腻,马雪艳也知道吴普同饭量大,总会把自己碗里的米饭拨一些给他。这种细微的照顾,在日常的餐桌上自然而然地发生,无需言谢,却暖人心脾。
自习更是成了他们并肩作战的主战场。他们依旧偏爱二号教学楼那间熟悉的教室,仿佛那里是他们感情的“根据地”。但如今,他们不再是一前一后隔着遥远的对角线,而是自然地坐在相邻的位置。吴普同依旧习惯后排角落,马雪艳则坐在他旁边靠过道的位置。摊开书本,便各自进入学习状态,笔尖在纸面上沙沙作响,偶尔有翻书的哗啦声。
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他们之间多了一种无形的、紧密的连接。当吴普同遇到一个难解的专业课题皱紧眉头时,会下意识地侧过头,而马雪艳往往能察觉到他的困扰,投来询问的目光;当马雪艳被一段复杂的英语长难句卡住时,也会轻轻碰一下吴普同的胳膊,将书本推过去。他们低声讨论,交换思路,互相启发。这种学习上的互助,比以往更加高效和深入,因为他们对彼此的知识结构和思维习惯都有了更深的了解。
吴普同深知马雪艳四级未过的遗憾,他将督促她学习英语视为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每天,他都会雷打不动地检查她的单词背诵情况,将自己之前用过觉得有效的词汇记忆方法分享给她。晚上自习前,他们会抽出二十分钟,一起做一篇英语阅读,然后讨论答案,分析错因。
“这个‘ambiguous’的意思你记混了,是‘模棱两可’,不是‘含糊’。”吴普同指着她的错题本,耐心地纠正。
“哦,对,我想起来了。”马雪艳认真地点点头,用红笔在单词旁边做了标注。
“还有这个长难句,主干在这里,‘which’引导的非限定性定语从句修饰的是前面整个句子……”他拿起笔,在草稿纸上帮她拆分句子结构。
马雪艳也并非只是被动接受。在计算机二级的备考上,她的细致和耐心常常能弥补吴普同的粗枝大叶。她会提醒他注意一些容易忽略的操作细节,帮他检查代码中的拼写错误。
“吴普同,你这个命令后面少了个空格。”
“这里,数据库字段名的大小写要注意,FoxBase很敏感的。”
“你看,这个循环的退出条件是不是设得有问题?可能会死循环。”
他们互相督促,共同进步。图书馆也成了他们经常光顾的地方。为了完成一篇关于《不同饲料配比对生猪育肥影响》的课程小论文,吴普同需要查阅大量的专业文献。马雪艳便会陪着他,在散发着陈旧纸墨香气的书架间穿梭,帮他寻找相关的期刊和书籍。有时,他们也会各自寻找自己专业所需的资料,然后在一个安静的角落汇合,各自埋头阅读,偶尔抬头交换一个眼神,便又继续沉浸其中。那种为了共同目标(无论是当下的学业还是模糊的未来)而努力的感觉,让他们的感情在知识的浸润下,变得更加坚实。
这种充实而甜蜜的日常,几乎要让吴普同暂时忘却远方家庭的沉重。然而,现实就像潜藏在温暖海水下的礁石,总会在不经意间显露棱角。
这天傍晚,和马雪艳在食堂吃完晚饭后,吴普同像往常一样,来到宿舍楼下的IC卡电话亭,准备给家里打个电话。天色渐暗,电话亭排着小队,空气中弥漫着傍晚的凉意和思乡的情绪。终于轮到他,他插进电话卡,熟练地拨通了那个熟悉的号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凡人吴普同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凡人吴普同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