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开三面的传奇故事
在久远的历史长河中,商汤的传奇故事如璀璨星辰般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其中,“网开三面” 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成为了后世传颂仁德之典范。
商汤,这位商朝的开创者,有着非凡的智慧与仁慈之心。一日,他在野外漫步,偶然间看到有人正在四面张网捕鸟兽。那人还虔诚地祷告着:“从天上下来的,从四面八方来的,所有的鸟兽统统进入网内。” 商汤见此情景,不禁感叹道:“不能竭泽而渔啊!哪能把鸟兽都打光啊?”
于是,商汤亲自张网,他果断地去掉三面,只留下一面。接着,他也如那人一般祷告说:“想往左跑的,就往左飞,想往右跑的,就往右飞,不听话的,就向网里钻吧。” 商汤的这一举措,充分展现了他对自然生灵的怜悯与慈爱,绝非一般人所能企及。
汤之仁德如春风拂面,迅速传遍四方。四方诸侯听闻此事后,大为震动。他们被商汤的仁慈宽厚所折服,纷纷投奔而来。在他们看来,一个能对鸟兽都如此仁慈的人,对待百姓和诸侯必定更加宽厚仁德。随着越来越多的诸侯归顺,商汤的势力日益壮大。
商汤的仁德之举并非偶然。他深知,治理国家不能仅仅依靠武力,更需要以仁德服人。正如他鼓励大家所说:“用水可以照人的影子,听了人民的反映,才知道治理得是好还是坏。”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夏桀,夏桀以天命自居,把自己比作太阳,说:“我有天下,好比天上有太阳,太阳会没有吗?” 拒不听从太史令终古的劝诫,致使广大人民愤怒地高呼:“是日何时丧?予与女皆亡。”
夏桀的暴虐无道与商汤的仁德宽厚形成了强烈反差。在这样的背景下,商汤更加坚定了灭夏的决心。他明白,只有推翻夏桀的统治,才能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商汤开始精心筹备,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入手,编织起一张擒夏的大网。
在政治方面,商汤广施仁政。《诗经?长发》称赞他 “圣敬日跻,昭假迟迟”,意思是 “圣明恭敬日上进,虔诚祈祷不歇息”。又称赞他 “敷政优优,百禄是遒”,意思是 “广施政令很宽和,百姓福气聚成团”。商汤制定了法律,建立了一套新的秩序,使得商族百业兴旺,民众安居乐业。
在军事方面,商汤建立了由七十辆装备精良的战车和六千名敢死之士组成的精锐之师。他的战车龙旗飘扬,武士们手执青铜铸造的战斧,军队运动起来如熊熊烈火,敌人望而生畏,不敢阻挡。
虽然商汤对诸侯承诺,愿从者从之,愿去者去之。但是对不顺从者,他也绝不手软。首先被擒获的猎物是葛国,这个方国位于今豫东平原的宁陵县。商汤以葛国国君不祭祀上天为由,对其进行征伐。葛伯好吃懒做,不关心人民生产,只知享乐。商汤先派人送去牛羊,葛伯却将牛羊全部杀来吃了,仍然不祭祀。接着,商汤又派人去帮助葛地的人民种庄稼,送酒饭。然而,葛伯却派人抢走酒饭,还杀害了一个孩子。商汤见葛伯死心塌地与商为敌,便率兵将葛伯杀了。
汤灭葛的行动,在诸侯中不但没有人反对,还指责葛伯的不仁,被杀是自取的。有的诸侯、方国的人民怨恨夏桀的暴虐,还盼望商汤前去征伐,愿意从夏王朝统治下解脱出来归顺商汤。有一些诸侯、方国就自愿归顺汤,商汤对归顺的诸侯、方伯都分别授以玉珠作冕冠的玉串和玉圭。这显然是居于一个诸侯盟主的地位,行使国王的权力。
就这样,商汤从伐葛国开始,逐步翦除夏的羽翼,削弱夏桀的势力。他的仁德之名远扬,为最终推翻夏桀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网开三面” 的故事,也成为了历史上一段永恒的佳话,激励着后人以仁德之心治理国家,关爱百姓。
二、仁德之举的影响
(一)诸侯来归
成汤网开三面的仁德之举,如同一道璀璨的光芒,照亮了那个时代。四方诸侯听闻此事后,心中无不震动。他们看到成汤对待鸟兽尚且如此仁慈宽厚,不禁想到,这样的人若成为天下之主,必定能施与诸侯以仁德。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诸侯们渴望找到一位贤明的君主,带领他们走向繁荣与安定。成汤的举动,让他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诸侯们纷纷派遣使者前往商地,表达对成汤的敬仰之情和归顺之意。他们带来了珍贵的礼物,以示诚意。成汤以礼相待,热情地接待了每一位使者。他向诸侯们阐述了自己的治国理念,强调以仁德为本,轻赋薄敛,布德施惠,让百姓安居乐业。诸侯们被成汤的胸怀和远见所折服,坚定了加盟的决心。
随着越来越多的诸侯加盟,成汤的势力日益壮大。他的军队得到了扩充,物资更加丰富,领土也不断扩大。成汤深知,诸侯们的归顺不仅仅是因为他的仁德,更是对他能力的信任。他明白,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必须带领诸侯们共同发展,为天下百姓谋福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