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秦晋之好”:美好表象下的政治棋局
“秦晋之好”,这一成语如今常被用于祝福新婚夫妇,寓意婚姻美满、两家亲密无间。然而,其背后的历史真相,却远非字面那般温情脉脉,实则是一场充斥着权谋、利益与纷争的政治联姻大戏,在春秋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跌宕起伏。
春秋时期,天下局势动荡,诸侯林立,各国皆怀逐鹿中原之心。秦国偏居西陲,虽有进取之意,却受晋国这一中原强国阻隔,东进之路艰难。而晋国,在晋献公的统治下,国力强盛,开疆拓土,已然成为一方霸主。秦穆公即位后,深知秦国若要发展,必须与晋国修好,以解后顾之忧,进而谋求东进之机。于是,他放下身段,向晋献公求亲,欲娶晋献公之女伯姬。晋献公权衡利弊,应允了这门婚事,将伯姬嫁与秦穆公,由此拉开了 “秦晋之好” 的序幕。这看似简单的联姻,实则暗藏玄机,两国皆欲借此巩固自身势力,在诸侯纷争的棋局中抢占先机。
二、联姻开端:各怀心思的结合
秦穆公求亲之初,晋献公内心实则颇为纠结。一方面,他知晓秦国势力渐长,有此联姻,晋国西部边境可暂得安稳,秦国或能成为助力;另一方面,又恐秦国借此东风,日后对晋国不利。于是,他召来太史苏与太卜郭偃进行占卜。太史苏占得《雷泽归妹》第六卦,繇曰:“士刲羊,亦无衁也。女承筐,亦无贶也。西邻责言,不可偿也。” 依此卦象,这门亲事于晋国凶多吉少,嫁女往西,恐遭秦国兴师问罪。晋献公听后,眉头紧锁,心中犹豫不定。
此时,太卜郭偃却献上截然不同的龟卜之象,言:“松柏为邻,世做舅甥,三定我君。利于婚媾,不利寇。” 龟甲所示为大吉之兆,晋献公凝视着龟甲上的裂纹,思索良久。最终,出于对秦国发展潜力的忌惮,以及稳定当下局势的考量,他决定顺应龟卜,应下这门亲事,将伯姬许配给秦穆公。晋献公心想,秦国既有东进之心,自己亦可利用此联姻,将秦国势力引向他国,为晋国霸业添砖加瓦,且秦国若守信义,不失为一强援,能助晋国在诸侯纷争中更占上风。
公元前 656 年,伯姬踏上远赴秦国的路途,开启这段充满未知的政治联姻。她深知自己肩负两国邦交重任,虽对未来忐忑,却也只能顺应命运安排。而随伯姬一同前往秦国的陪嫁队伍中,有一位关键人物 —— 百里奚。他本是虞国大夫,虞国灭亡后,被晋献公当作陪嫁奴隶送至秦国。百里奚胸怀治国安邦之才,不甘沦为奴仆,在途中寻机逃至楚国,却被当作奸细捕获,在楚国牧马为生。
秦穆公婚后清点陪嫁人员,听闻百里奚之才,即刻动了招揽之心。他深知,欲在这乱世成就霸业,人才不可或缺。起初,秦穆公欲以重金赎回百里奚,又恐楚国察觉其才,不肯放人。谋士公孙枝进言:“大王,若以重金求之,楚王必生疑,百里奚恐难归秦。莫若以五张羊皮之价赎之,楚人视百里奚为老迈无用之奴,必不会阻拦。” 秦穆公依计而行,遣使者携五张羊皮赴楚。楚成王见秦国愿为一老奴付出代价,只当秦穆公欲严惩逃奴以儆效尤,便欣然应允。
就这样,百里奚被带回秦国。秦穆公初见百里奚,见其白发苍苍,心下略有失望。百里奚却不卑不亢,直言:“大王,臣虽年迈,然姜太公八十出山,助周王定鼎天下。臣之才,犹可堪用,愿为秦国霸业效犬马之劳。” 秦穆公与百里奚一番深谈,三日不绝,为其卓越见识所折服,当即拜百里奚为大夫,委以国政。此后,百里奚又举荐好友蹇叔,二人共佐秦穆公,在秦国推行变革,劝课农桑、明定法度、恩威并施,秦国国力蒸蒸日上,渐有崛起之势,为后续秦晋之间的复杂纠葛埋下伏笔。
三、骊姬之乱:晋国动荡,秦晋生隙
晋献公晚年,骊姬得宠,这位来自骊戎的女子,凭借倾国之姿与狡黠心思,将晋献公迷得神魂颠倒。她为晋献公诞下奚齐后,野心勃勃,妄图让自己的儿子登上太子之位,取代晋献公与齐姜所生的太子申生。
骊姬施展浑身解数,一面在晋献公耳边日夜吹枕边风,夸赞奚齐聪慧过人、贤能有德,暗贬申生及其他公子;一面与优施等近臣勾结,设计离间晋献公父子。她假称晋献公梦到申生生母齐姜,诱使申生前往曲沃祭祀,而后在申生归晋都献胙肉时,暗中在肉中下毒。晋献公见胙肉使土地隆起、犬与小臣食之毙命,勃然大怒。骊姬趁机哭诉,诬陷申生有弑父篡位之心。申生仁孝,不愿辩解,又恐晋献公伤心、骊姬获罪,绝望之下,于公元前 656 年在新城曲沃自尽,徒留忠臣义士扼腕叹息。
重耳、夷吾两位公子亦受牵连,骊姬进谗言称二人知晓申生阴谋却不告发,重耳逃往蒲城,夷吾奔往屈地。公元前 651 年,晋献公驾崩,骊姬如愿扶立奚齐为君,然其根基不稳。里克、邳郑等重臣心怀不满,在晋献公葬礼上发难,诛杀奚齐。骊姬再立卓子,不久卓子也死于乱军之中,骊姬亦被诛杀,晋国朝堂陷入一片混乱,诸公子争位,血雨腥风骤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