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后,大臣鹿毛寿登场,他宛如一位巧舌如簧的谋士,深知燕王哙仰慕上古尧舜的禅让之举,便顺着燕王哙的心思进言:“大王,人们之所以称赞尧为圣贤,是因为他欲将天下禅让给许由,虽许由未接受,但尧既有让天下的美名,又未失去天下。如今您若将国家禅让给子之,子之必不敢接受,如此一来,大王便能与尧同享盛德美名。” 这番话如同一剂迷魂汤,灌得燕王哙晕头转向。他本就怀揣着对圣贤之名的向往,渴望在青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刻被鹿毛寿的言辞击中要害,心中的禅让之意愈发浓烈。
在众人的轮番劝说下,燕王哙的决心逐渐坚定。他审视着燕国的现状,深感国力衰微,急需一场大刀阔斧的变革来扭转乾坤。他认为子之有能力、有魄力,若将王位禅让于他,或许能为燕国开辟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实现富国强兵的梦想。于是,在理想与现实的双重交织下,燕王哙迈出了那惊世骇俗的一步。
(三)权力的交接
周慎靓王五年(前 316 年),燕国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政治风暴 —— 燕王哙禅让大典。这一日,蓟城沉浸在一种异样的氛围之中,街头巷尾议论纷纷。燕王哙在众人的簇拥下,身着礼服,面色庄重地走向朝堂。他的心中既有对未来的期许,又有一丝不舍,但更多的是对自己这一 “圣举” 的笃定。
在朝堂之上,燕王哙当众宣布将王位禅让给子之。随后,他做出了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举动 —— 命令地方官,凡是俸禄三百石以上的,都将印信缴回。一时间,官员们面面相觑,虽心中惊愕,但也只能遵命行事。这些印信,承载着权力与地位,此刻被一一收缴,汇聚到子之手中。子之接过印信,嘴角微微上扬,眼神中透露出难以掩饰的得意。他深知,这些印信意味着他正式掌控了燕国的军政大权,成为了燕国实际上的主宰。
自此,子之南面称君,端坐在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王座之上,接受群臣朝拜;而燕王哙则退居臣位,站在朝堂之下,向子之行臣子之礼。燕国的朝堂之上,局势彻底逆转,这场禅让闹剧,也正式拉开了燕国大乱的序幕。
内乱爆发:美梦的破碎
(一)贵族与太子的愤怒
燕王哙的禅让之举,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燕国朝野掀起惊涛骇浪。燕国姬姓老贵族们听闻此讯,顿时怒不可遏。自西周初年召公奭受封以来,燕国历经近七百年岁月,姬姓一族作为国君宗室,世代享受着无上尊荣与特权,早已习惯被国人供养。在他们心中,燕国是姬姓的江山,国君之位理应由姬姓子弟承袭。如今,燕王哙竟将王位禅让给外姓子之,这无疑是对祖宗成法的公然践踏,是对姬姓宗族统治地位的致命挑衅。他们捶胸顿足,奔走相告,誓言要扞卫家族的荣耀与权力,绝不允许燕国落入外人之手。
太子平,这位燕王哙册立的名正言顺的储君,更是悲愤交加。他自幼接受正统的王室教育,满心期待着继承大统,日后一展宏图,带领燕国走向昌盛。然而,父王的这一决定,让他的一切憧憬瞬间化为泡影。看着子之南面称君,接受群臣朝拜,太子平心中恨意如潮水般汹涌澎湃。他认为,父王此举不仅违背了嫡长子继承制这一传统宗法制度,更是将燕国的未来置于险境。于是,太子平决心挺身而出,不惜一切代价夺回本应属于自己的王位,一场血雨腥风的权力争斗就此拉开帷幕。
(二)内战的硝烟
将军市被,这位在燕国军中有一定威望的将领,在这场权力纷争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他本就对燕王哙禅让之事心怀不满,认为子之掌权将祸乱国家,听闻太子平有意起兵夺回王位,市被毅然挺身而出,主动找到太子平,表示愿为其效犬马之劳。太子平见市被前来相助,大喜过望,当即与他商议起兵事宜。
公元前 314 年,太子平在市被的协助下,迅速集结了数万军民,浩浩荡荡地向子之所在的蓟城发起进攻。一时间,蓟城城外战旗飘扬,喊杀声震天。市被身先士卒,率领军队对蓟城展开了猛烈攻击。然而,子之也并非等闲之辈,他早已料到会有此一劫,提前在蓟城布下了重重防线。城墙上,弓弩手严阵以待,箭矢如雨般射向攻城的队伍;城门紧闭,护城河中的水被染成了暗红色。
市被的军队虽攻势凶猛,但面对子之的顽强抵抗,却久攻不下。连续多日的激战,市被的部队损兵折将,士气逐渐低落,甚至有些士兵心生怯意,开始逃离战场。子之见机行事,趁机派人对市被进行离间,向他晓以利害,劝他迷途知返。市被在重重压力下,意志开始动摇,最终竟倒戈相向,转头向太子平的军队发起攻击。
刹那间,原本团结一致的反抗军陷入了混乱,自相残杀起来。太子平万万没想到市被会突然叛变,一时之间阵脚大乱。双方混战数月之久,燕国大地硝烟弥漫,百姓流离失所,军民殉难者达数万人之多,整个国家陷入了无尽的灾难深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