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大业十三年的金城郡,黄沙在官道上卷成旋涡,薛举骑着一匹黑马,身后跟着十几个精壮的家丁,正往郡府赶去。他穿着件玄色锦袍,腰间挂着柄镶嵌着宝石的弯刀,脸上的络腮胡被风吹得根根倒竖,远远望去,像一头蓄势待发的雄狮。路边的百姓看见他,都吓得赶紧躲进屋里,有个刚学会走路的孩童不懂事,指着他喊 “大胡子”,被母亲一把捂住嘴,拉进了柴房。
薛举是金城郡的富豪,家里世代经营马场和盐矿,光是佃户就有上千家。但他从不把官府放在眼里,去年郡丞派人来催缴盐税,他让人把差役捆起来,扔进了黄河,说:“告诉那老东西,薛某的税,只有老天爷能收。” 郡丞不敢得罪他,只能不了了之。此刻他去郡府,是因为听说朝廷要派使者来巡查,他得去 “打点” 一下,免得惹上麻烦。
郡府里,金城郡丞正在给使者拍马屁,见薛举大摇大摆地走进来,吓得手里的茶杯都差点掉在地上。使者是个刚从长安来的年轻人,不知道薛举的厉害,厉声呵斥:“大胆狂徒,见了本官竟敢不跪!” 薛举冷笑一声,一脚踹翻了旁边的案几,茶杯里的茶水溅了使者一身:“在金城,只有我薛举让人跪,还没人敢让我薛举跪。”
使者气得脸色发白,说要上奏朝廷治他的罪。薛举突然笑了,从怀里掏出一锭金子扔在桌上:“这点小意思,给使者大人路上买杯茶喝。” 他的手指在金子上敲了敲,声音里带着威胁:“金城这地方,风沙大,容易迷了路,使者大人可要当心。” 使者看着那锭金子,又看了看薛举身后家丁们腰间的刀,突然改口说:“薛公真是性情中人,本官记下了。”
那天晚上,薛举在府里设宴,请来的都是金城郡的豪强。酒过三巡,他端着酒杯站起来,说:“如今朝廷腐败,民不聊生,咱们金城虽偏,也迟早要遭殃。不如咱们团结起来,自己当家作主,你们说好不好?” 座下的人有的附和,有的犹豫,有个叫宗罗睺的武将拍着桌子说:“薛公说得对!我宗罗睺第一个响应!” 薛举把酒杯往地上一摔:“好!从今天起,咱们就反了!”
第二天一早,薛举带着家丁和宗罗睺的部下,冲进了金城郡府,杀了郡丞和那个朝廷使者,打开粮仓,把粮食分给百姓。百姓们捧着粮食,跪在地上喊 “薛王千岁”,薛举站在郡府的台阶上,看着黑压压的人群,突然觉得这比经营马场和盐矿痛快多了。他自称 “西秦霸王”,任命宗罗睺为大将军,又招募了几万流民,组成了一支军队,开始攻略周边的县城。
他们第一个目标是枹罕郡。守城的隋军将领是个老顽固,说什么也不肯投降。薛举让人在城下喊话:“只要打开城门,保证不伤百姓分毫。” 老顽固在城楼上骂:“反贼休要猖狂,等朝廷大军来了,定取你的狗命!” 薛举气得吹胡子瞪眼,让人架起云梯攻城。城墙上的箭像雨点般射下来,他的家丁倒下了十几个,他却亲自擂鼓助威,喊着:“兄弟们,攻下城池,每人赏十两银子!”
三天后,枹罕郡城破,老顽固被宗罗睺一刀砍死。薛举走进郡府,看见粮仓里堆满了粮食,还有不少金银财宝,他让人把粮食分给百姓,财宝则赏给将士们。有个士兵偷偷把一个民女拉进房间,被薛举撞见,他二话不说,拔出弯刀就把士兵砍了,说:“我薛举虽然反了朝廷,但绝不许欺负百姓!” 百姓们听说了,都觉得这个 “西秦霸王” 也不是那么坏。
接下来的几个月,薛举的军队势如破竹,先后攻下了西平、浇河等郡,地盘越来越大,兵力也扩充到了十几万。他在兰州建立了都城,筑起了高大的城墙,还仿照朝廷的制度,设立了文武百官。有个谋士劝他说:“霸王之名虽威,但不如称帝,名正言顺。” 薛举摇摇头:“我就喜欢‘霸王’这个称呼,听起来痛快!”
就在薛举的势力蒸蒸日上的时候,他听说李渊在太原起兵,已经攻下了长安,立了代王杨侑为帝。薛举派人送去一封书信,说要和李渊平分天下,李渊却回信说他是 “乱臣贼子”,让他趁早投降。薛举气得把信撕了个粉碎,说:“李渊老儿,别以为占了长安就了不起,迟早我要把你拉下马!”
武德元年,薛举亲自率领大军,号称三十万,进攻长安。他的儿子薛仁杲是个猛将,冲锋陷阵,无人能挡,很快就打到了高墌城。镇守高墌城的是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那时李世民才二十岁,却已经打了不少胜仗。两人在高墌城外对峙,谁也不肯先动手。
薛举派人去骂阵,说李世民是 “黄口小儿”,不敢出来应战。李世民却下令紧闭城门,不许出战。薛举的士兵们在城外骂了几天,见唐军不出,渐渐放松了警惕。薛举觉得李世民怕了他,每天在营里喝酒作乐,还让俘虏来的唐军士兵给他们喂马,稍有不从就鞭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