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远东之行来到了广州,这座革命热情与古老传统交织的城市,正以其独特的脉搏,迎接着来自欧洲的绝对权威。
德意志帝国代表团的专列驶入广州站时,受到的欢迎仪式与奉天截然不同,没有张作霖那般江湖气的豪爽,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着革命激情、内在焦虑与审慎期待的凝重氛围。
以孙中山先生和蒋介石为首的广州国民政府高层,几乎悉数到场。
孙先生身着朴素的中山装,面容清癯而目光坚定;蒋介石则是一身笔挺的黄埔军装,眼神锐利,姿态一丝不苟。
会谈在国民政府大楼一间简朴却庄重的会议室里进行,老旧的电扇在头顶嗡嗡作响,搅动着闷热的空气。墙上悬挂着青天白日旗和孙中山的肖像。
孙中山先生首先发言,他的声音温和而富有感染力,带着明显的粤语口音,但努力说着清晰的官话:“尊敬的威廉皇帝陛下,我代表广州国民政府及追求复兴的中国人民,对您的到来表示最诚挚的欢迎。”
他回顾了中华民族近代的苦难,阐述了其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的理想蓝图,强调了中国人民寻求摆脱列强束缚、实现国家独立与统一的深切渴望。
“德意志民族,”他话锋一转,目光炯炯地看向林晓,“在历史上同样经历过分裂与弱弱,最终凭借其卓越的智慧与毅力,实现了统一与富强,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我们钦佩贵国的成就。我们真诚地希望,德意志帝国,作为一个强大的、理解民族发展需求的国家,能够本着真正平等、互助的精神。”
“给予我们追求统一与进步的正义事业以更多的、不附带屈辱条件的支持与国际承认,而非如某些国家那般,继续支持北方那些阻碍历史潮流的军阀势力,分裂我们的国家。”
林晓皇帝身体微微后靠,手指交叉放在腹前,耐心地听着翻译将孙中山这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且暗含批评的发言转述完毕,他脸上没有任何不悦,反而露出一丝近乎怜悯的、理解般的微笑。
“孙先生,”他缓缓开口,声音平稳,带着德语特有的严谨节奏,经由翻译传达,却丝毫不减其力量。
“我对您个人的理想抱负,以及您为这片古老土地所描绘的蓝图,表示充分的‘尊重’。理想,是驱动人类进步的宝贵动力。”
他先给予了肯定,但随即,话语如同手术刀般精准地切入了现实肌理。
“然而,帝国的外交政策,如同精密运转的机器,必须基于清晰无比的国家利益考量和冷峻的地缘政治现实。情感与理想,不能替代钢铁与力量。”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国民政府要员,仿佛在评估一件件物品的价值。
“一个统一、稳定、繁荣,并且对德意志帝国抱有持久善意的中国,无疑符合我们长远的、战略性的利益,这一点,我与孙先生或有共识。”
他话锋陡然一转,语气变得犀利,“但是,‘统一’这个词,不能仅仅依靠激昂的口号和高远的理想悬浮于空中。”
“它需要坚船利炮作为骨架,需要高效严密的组织作为血脉,更需要……在面对复杂局势时,做出符合自身实力与外部环境的、明智而坚定的战略抉择。”
他微微前倾身体,带来一股无形的压力:“根据帝国所掌握的信息,以及从贵方某些官员闪烁的言辞中判断,目前的广州政府内部,似乎远非铁板一块?”
“对于北伐的具体路径与时机、对于社会改革当触及的深度与广度、乃至对于如何与某些虎视眈眈的邻邦打交道,似乎都存在显着甚至公开的分歧与内耗。”
林晓的目光若有若无地再次扫过墙上的东亚地图,日本的方向不言自明随即说道:
“请原谅我的直白,帝国无法,也不会,将宝贵的战略资源和政治信誉,轻易投入到一个内部充满不确定性、甚至可能因内耗而随时倾覆的政治实体之上。这是最基本的风险管控。”
这番毫不留情的剖析,让会议室的气氛瞬间降至冰点,几位国民党元老面露不豫之色,而一些更年轻的官员则显得有些局促。
这时,蒋介石接过了话头,他的声音比孙中山更为硬朗,语速更快,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皇帝陛下,您的担忧,我们可以理解。但请允许我阐明一点:国民政府的整体决心,是坚定不移的!内部的讨论乃至争论,是为了在艰难时局中寻求最佳的共识与行动方案,是为了未来更大程度的团结!这并非软弱,而是成熟政治力量的表现。”
他直视着林晓,继续说道:“我们现在需要的,不是空泛的同情,而是贵国在武器、装备、资金、以及至关重要的国际承认上的实质性、可操作的支援!我们拥有为国牺牲的将士,拥有渴望统一的民心!只要获得必要的支持,我们必将扫清割据,统一全国!”
他抛出了诱饵,“作为回报,一个在国民政府有效治理下的、统一的中国,将成为德意志帝国在远东最可靠、最稳定的朋友与伙伴。我们可以在广阔的经济领域进行深入合作,甚至可以在维护区域稳定等战略层面,进行协调。这将是双赢的局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帝国再临:我的1915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帝国再临:我的1915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