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三月廿二,南京近郊,王家村。
清晨的露水还挂在麦叶上,宪兵班长老赵就带着两个兵,踩着田埂往村子深处走。他穿着一身灰布便装,腰间藏着驳壳枪,手里拎着个竹篮,假装是“收鸡蛋的贩子”——这是宋希濂特意交代的,排查日军间谍要“悄无声息,别惊动百姓”。
“老赵哥,您这又来收鸡蛋啊?”村口的王大爷正蹲在门槛上抽旱烟,看见他就笑着打招呼。这村子离36师演习场不到十里地,老赵来“收鸡蛋”的次数多了,村民们都熟了。
老赵也笑着应道:“是啊,王大爷,家里有鸡蛋没?师部的弟兄们最近训练累,得补补。”他一边说,一边用眼角扫过村子里的房屋——大多是土坯墙、茅草顶,看着没什么异常,但昨天陈阿福捡到的日军弹壳,就是在村西头的灌木丛里发现的,这里肯定有问题。
王大爷磕了磕烟袋锅,站起身:“有,我家老婆子刚攒了一篮子,我给你拿去。对了,昨天后半夜,我好像听见村西头有动静,像是有人在翻东西,我以为是偷鸡的,就没敢出去看。”
老赵心里一动,脸上却不动声色:“偷鸡的?您别担心,我们会留意的。对了,最近有没有陌生人来村里?比如外乡来的货郎,或者找亲戚的?”
“陌生人?”王大爷想了想,“前天倒是来了个卖布的,穿得挺体面,说话带着点南方口音,在村里转了一圈,也没卖出去多少布,傍晚就走了。”
老赵点点头,接过王大爷递来的鸡蛋篮,又闲聊了几句,才朝着村西头走去。两个宪兵跟在他身后,一个假装看麦田,一个假装扣鞋里的土,实则把村子的动静都记在心里。
村西头的灌木丛里,还留着被踩过的痕迹。老赵蹲下身,用手指拨开草丛,突然眼睛一亮——地上有个银白色的罐头盒,上面印着“大日本帝国陆军”的字样,里面还残留着一点肉渣。
“找到了。”老赵压低声音,对身边的宪兵说,“把罐头盒收好,这就是证据。再往前面搜搜,看看有没有其他痕迹。”
三人顺着痕迹往村外走,没走多远,就看见前面的小树林里有个人影在晃动。那人穿着蓝色短打,正蹲在地上画着什么,听到脚步声,立刻站起身,想往树林深处跑。
“站住!”老赵大喝一声,掏出驳壳枪,“再跑就开枪了!”
那人愣了一下,转身想反抗,却被两个宪兵扑上去按住,死死绑住。老赵走过去,翻了翻那人的口袋,掏出一张纸——上面画着36师演习场的简易地图,还有重炮营的位置标记,旁边用日文写着“三月廿五前传回情报”。
“果然是小鬼子的间谍。”老赵冷笑一声,对宪兵说,“把他押回师部,交给宋师长审讯。”
与此同时,36师指挥部里,宋希濂正对着一份电报皱眉。电报是孙元良从上海发来的,上面写着:“日军第三舰队新增两艘巡洋舰抵沪,停泊在吴淞口外,海军陆战队士兵频繁在虹桥机场周边巡逻,疑似准备进行大规模演习,工事修筑进度加快,我部工兵已在吴淞口埋设部分地雷,但缺乏重型反坦克武器,请求支援。”
“孙元良那边的压力不小啊。”宋希濂把电报递给邱维达,“日军不仅增兵,还加快修工事,看样子是想在上海形成威慑,让咱们不敢把主力调到华北。”
邱维达接过电报,手指在“巡洋舰”和“反坦克武器”上划过:“巡洋舰的火力很强,要是日军用舰炮轰击吴淞口的防御工事,88师的工事怕是扛不住。反坦克武器的话,咱们还有一批从德国买的‘铁拳’反坦克榴弹,虽然数量不多,能给孙元良调过去五十具,聊胜于无。要不再给孙元良调几门150mm德式,榴弹炮过去。
“行,就这么办。”宋希濂点点头,“让后勤处今天就打包,用火车运到上海,交给孙元良的副官。另外,给海军发报,问问水雷小队什么时候能到吴淞口,咱们得尽快完成水雷布设,不然等日军的巡洋舰熟悉了航道,再想拦就难了。”
周明远坐在一旁,手里拿着笔记录,突然抬头说:“师座,宪兵队老赵从王家村发来电报,说抓到了一个日军间谍,还搜到了演习场的地图,现在正押回师部的路上。”
“好!”宋希濂眼睛一亮,“终于有收获了。让审讯室的人准备好,等间谍押到,立刻审讯,一定要问出他们的情报网和下一步计划。”
没过多久,宪兵就把间谍押到了师部。审讯室里,间谍被绑在椅子上,脸色苍白,却还在嘴硬:“我就是个普通的货郎,你们抓我干什么?放开我!”
宋希濂走进审讯室,把那张地图扔在他面前:“普通货郎会画军队演习场的地图?会写日文?老实交代,你是谁?派你来的人是谁?你们在南京还有多少间谍?”
间谍看着地图,身体忍不住发抖,却还是不肯开口:“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这地图不是我画的,是我从地上捡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淞沪血战:到美械集团军司令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从淞沪血战:到美械集团军司令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