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四月初一,南京汤山36师驻地。
凌晨四点,天还没亮,一阵急促的紧急集合号突然划破夜空,像一把利剑刺穿了营区的宁静。睡梦中的士兵们猛地惊醒,不用班长催促,手脚麻利地套上军装、扎好绑腿,抓起步枪就往操场跑——这是宋希濂下令的首次紧急集合演练,要求全师在40分钟内完成集结、领取武器、登车待命,模拟“即刻开赴上海”的实战场景。
陈阿福住在华侨突击连的临时营房里,他几乎是跳下床的,军装穿反了都没察觉,还是身边的老兵王大壮提醒:“阿福,扣子扣错了!慌什么,又不是真打仗!”
“万一真要去上海呢?”陈阿福一边慌忙调整军装,一边抓起桌上的“铁拳”反坦克榴弹——这玩意儿他昨天刚学会拆解,现在得随身带着。两人跟着队伍往操场跑,沿途能看到各营的士兵都在往操场集结,脚步声、枪械碰撞声、班长的口令声混在一起,却丝毫不乱。
操场中央,宋希濂骑着黑马,手里拿着怀表,目光扫过陆续赶来的队伍。邱维达站在他身边,手里拿着花名册,时不时核对各营的人数。
“师座,二营到齐了!”
“重炮营已完成武器装车,随时可以出发!”
“华侨突击连全员到齐,携带武器齐全!”
各营营长的汇报声此起彼伏,宋希濂低头看了眼怀表——才过了32分钟,比预定时间提前了8分钟。他心里松了口气,扩编后的部队虽然新兵多,但经过这几个月的整训,已经有了几分精锐的样子。
“很好!”宋希濂勒住马,声音通过扩音喇叭传遍操场,“今天的紧急集合,大家都做得不错!但记住,这不是演习,随时可能变成实战!小鬼子明天就要在虹桥搞演习,他们的军舰就在吴淞口外,装甲车已经开到了机场附近——咱们36师,随时可能开赴上海,跟小鬼子拼命!”
士兵们齐声喊:“杀!杀!杀!”
声音震得操场边的树枝都在晃,陈阿福攥紧了手里的步枪,指节发白——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战争离自己这么近。
【叮!宿主组织36师完成首次紧急集合演练,部队反应速度达标,触发奖励:积分7000,苏制步枪子弹发(已合理化伪装为“南洋华侨捐赠弹药”),“快速登车战术规范”10本。】
淡蓝色的光幕在宋希濂眼前一闪而逝,他压下心头的喜悦,对邱维达说:“让各营原地休整半小时,然后进行武器检查和战术交底,重点讲巷战和反坦克战术——到了上海,这些都用得上。”
“是!”邱维达接过花名册,转身去传达命令。
宋希濂刚要下马,周明远快步跑过来,手里拿着一份电报:“师座,上海孙师长发来急电,说日军松井石根昨天召开了军官会议,确定明天上午九点在虹桥机场开始演习,出动了第3师团第6联队,还配了12辆装甲车和6架飞机,规模比之前预计的还大!”
“12辆装甲车?”宋希濂皱了皱眉,“孙元良那边的‘铁拳’够不够用?我记得给了他50具。”
“孙师长说够了,”周明远回答,“他把‘铁拳’分给了虹桥机场周边的两个营,每个营25具,还让苏联顾问教了两天,士兵们已经能熟练操作了。另外,咱们的四门高射炮昨天下午到了上海,孙师长已经让工兵架在了虹桥机场附近的高地上,随时能对空射击。”
宋希濂点点头:“让孙元良盯紧点,明天演习时别冲动,等小鬼子先动手,咱们再反击——咱们占着理,才能争取舆论支持。另外,让36师的侦察连派两个班去上海,混入虹桥周边的百姓里,摸清日军的演习路线,有情况随时汇报。”
“是!”周明远应了声,转身去发报。
操场边,陈阿福正跟着王大壮检查步枪。他的枪是中正式步枪,枪身擦得锃亮,枪管里没有一丝灰尘——这是他的宝贝,每天睡前都要擦一遍。
“阿福,你爹又给你寄钱了?”王大壮看着陈阿福口袋里露出的汇款单,笑着问。
陈阿福脸一红,把汇款单塞回口袋:“不是寄钱,是寄了封信,说他又给师里捐了5万大洋,还让我好好打仗,别丢华侨的脸。”
“好小子!你爹真是爱国!”王大壮拍了拍他的肩膀,“以后跟着哥,哥教你怎么杀鬼子,保证让你立战功,让你爹骄傲!”
陈阿福用力点头,眼睛亮了起来。他想起信里父亲说的话:“咱们华侨在国外,总被人欺负,就是因为国家不强。你在国内好好打鬼子,国家强了,咱们华侨在国外也能抬头做人。”他攥紧了拳头,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多杀鬼子,为国家,也为海外的华侨争口气。
与此同时,上海日军驻屯军司令部。
松井石根穿着笔挺的陆军大将制服,站在地图前,手指在虹桥机场的位置上划过。他的身边围着一群军官,包括第3师团师团长藤田进、海军第三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狂热的表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淞沪血战:到美械集团军司令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从淞沪血战:到美械集团军司令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