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五月初五,端午。南京汤山联合演习场,却没有半点节日的松弛——36师、87师、教导总队的旗帜在风里猎猎作响,近五万人的部队在演习场铺开,正进行一场代号“磐石”的协同防御演练。
宋希濂站在临时搭建的指挥塔上,手里的望远镜来回扫过演习区域。镜头里,36师的重炮营正对着“敌进攻路线”进行覆盖射击,7门150mm榴弹炮的炮口喷出火光,炮弹落在预设区域,扬起的尘土像一道灰色的墙;墙后,87师的步兵正依托反坦克壕展开防御,士兵们抱着“铁拳”反坦克榴弹,眼睛紧盯着前方的“敌装甲车”(用木板模拟);更远处,教导总队的6辆Sd.Kfz.222装甲车正从侧翼迂回,准备截断“敌人”的退路。
“荫国,你这重炮营的准头越来越好了!”身边的王敬久笑着递过来一壶茶,“刚才那轮齐射,正好卡在‘敌人’冲锋的半路上,换了以前,咱们的重炮哪有这反应速度?”
宋希濂接过茶,却没喝,目光还落在演习场上:“是陈铭带得好,加上新到的重型牵引车,炮群转移快了,射击准备也省了不少时间。不过你看87师的反坦克壕,还是太浅了,真要是日军的九七式坦克冲过来,一撞就塌。”
王敬久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见几条反坦克壕的深度不足一米,忍不住皱了皱眉:“回头我就让工兵营返工,按德国顾问给的标准,挖到一米五深,再在里面埋上反坦克地雷,不信挡不住小鬼子的坦克。”
两人正说着,指挥塔的通讯兵跑了上来:“师座,桂总队长来电,说教导总队的装甲车连跟87师的步兵有点配合问题,装甲车冲得太快,步兵没跟上,差点‘误伤’自己人。”
宋希濂放下望远镜,对通讯兵说:“告诉桂永清,让装甲车连放慢速度,跟步兵保持五十米距离,用无线电实时沟通。另外,让各部队的通讯兵都注意,演习结束后汇总协同问题,晚上开会解决。”
“是!”
通讯兵跑下去后,王敬久叹了口气:“还是太急了。咱们这几支部队,扩编后新兵多,老兵也多是各打各的,没怎么一起练过,想一下子配合好,难啊。”
“急也没用,只能慢慢来。”宋希濂看着演习场上正在调整队形的士兵,“七七事变不远了,咱们没多少时间可耗。这次演习完,下个月再搞一次,直到把协同问题都解决了为止。”
【叮!宿主组织三支部队完成首次大规模协同防御演练,识别并解决关键配合问题,奖励积分,苏制7.62mm步枪子弹100万发(已合理化伪装为“华侨捐赠弹药补充”),“步坦炮协同战术细则”20本。】
淡蓝色的光幕闪过后,宋希濂心里踏实了些。子弹和战术细则正是眼下急需的——新兵们练射击耗弹快,细则能帮各部队统一战术标准,减少配合失误。
演习场的另一侧,华侨突击连的士兵们正忙着“清理战场”。陈阿福扛着一把铁锹,跟在王大壮身后,把演习时埋的假地雷挖出来。太阳晒得他脖子发疼,汗水顺着脊梁往下淌,却没敢偷懒——早上演练时,他因为紧张,把“手榴弹”扔偏了,差点砸到自己人,被陈铭连长批评了一顿。
“阿福,别耷拉着脑袋。”王大壮拍了拍他的肩膀,“谁没犯过错?我刚当兵那会儿,第一次打靶还把子弹打到天上了呢。关键是记住教训,下次别再犯。”
陈阿福点点头,用力挖了一铁锹土:“大壮哥,我知道。刚才连长说,真跟鬼子打仗,扔偏一颗手榴弹,可能就会让弟兄们送命,我以后一定好好练,绝不再出错。”
王大壮笑了:“这就对了。你看咱们现在有重炮,有装甲车,还有这么多好枪,只要好好练,肯定能打赢小鬼子。等打完仗,我带你回河南老家,让你尝尝我娘做的烩面。”
陈阿福眼睛亮了:“真的?那我一定多杀鬼子,早点打完仗,跟你去吃烩面!”
两人正说着,远处传来了收队的哨声。士兵们扛着武器,列队往营地走,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道坚实的防线。
当天晚上,联合演习总结会在36师指挥部召开。宋希濂、王敬久、桂永清坐在主位上,各部队的参谋们围着一张长桌,手里拿着演习记录,讨论着白天发现的问题。
“通讯问题最严重。”87师的参谋首先发言,“咱们三个部队的无线电频道不统一,有时候呼叫半天没人应,只能靠传令兵跑,耽误了不少时间。”
教导总队的参谋也附和道:“还有火力衔接问题。重炮营的覆盖射击结束后,步兵的机枪没及时跟上,让‘敌人’有了喘息的机会,差点突破防线。”
宋希濂拿起笔,在笔记本上记下这些问题:“通讯问题,明天就让军政部协调,给三个部队统一无线电频道和密码;火力衔接问题,制定一份‘火力接替时间表’,重炮、迫击炮、机枪什么时候开火,什么时候停火,都标清楚,各部队严格执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淞沪血战:到美械集团军司令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从淞沪血战:到美械集团军司令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