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三十一日,晨,上海大场防线北侧阵地。
陈阿福正蹲在战壕里,给新领到的苏制燃烧瓶贴防潮标签,标签上“小心明火”四个歪歪扭扭的字,是他昨晚跟着战地服务队的林晓梅学写的。刚贴完一个,就听到远处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夹杂着四川方言的吆喝——不是中央军的口音,倒像是之前说的川军。
“阿福哥,你听!是不是川军弟兄来了?”王大壮扛着一捆铁丝网跑过来,耳朵竖得老高。两人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队穿着灰布军装、脚踩草鞋的士兵,正沿着田埂往阵地走来,领头的军官肩章是少校,腰间别着一把大刀,手里拿着一张地图,边走边和身边的参谋比划。
“应该是!师座昨天说川军先遣队会到,没想到这么快!”陈阿福放下燃烧瓶,站起身挥了挥手。那队川军也看到了他们,领头的少校加快脚步走过来,老远就伸出手:“兄弟,你们是36师的吧?我是川军第20军先遣营营长罗成,奉杨森军长的命令,来支援大场防线!”
陈阿福赶紧握住他的手,只觉得对方的手掌粗糙得像砂纸,还带着老茧:“罗营长好!我是36师侦察连的陈阿福,这是我班长王大壮。你们一路过来挺辛苦吧?”罗成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辛苦啥!从四川走了二十多天,就盼着早点到上海打鬼子!就是装备差了点,弟兄们大多用的是老套筒,子弹也不多,还得靠你们多接济!”
王大壮拍了拍身边的弹药箱:“罗营长放心!师座肯定会给你们补充弹药!我们还有苏制的燃烧瓶,对付鬼子坦克管用,等会儿给你们分点,教你们怎么用!”正说着,老鞋匠提着一篮煮鸡蛋走过来,身后跟着林晓梅,篮子里还多了几瓶咸菜——是上海百姓昨晚腌的,专门给川军弟兄的。
“川军的小伙子们,快吃个鸡蛋!一路劳顿,补补身子!”老鞋匠把鸡蛋往罗成手里塞,“晓梅,把咸菜给弟兄们分分,配着馒头吃香!”林晓梅点点头,打开布包,里面的玻璃瓶装着金黄的咸菜,川军士兵们接过,连声道谢,有个年轻的川军士兵咬了口鸡蛋,眼圈都红了:“大爷,俺们从四川出来,还没吃过这么热乎的鸡蛋呢!”
此时的真如指挥部,一场紧急协调会正在召开。宋希濂坐在主位,左手边是川军先遣营的罗成,右手边是上海商会的杜月笙和抗敌后援会的负责人王晓籁,邱维达、周明远和军统上海站的站长梁栋也在列。桌上摊着大场防线的防御图,旁边堆着几份电报——军政部回电,同意派“宁海”“平海”两舰护送补给船,从杭州湾金山卫登陆,预计八月二日抵达;军统则传来消息,日军可能派间谍潜入防线,破坏补给仓库。
“罗营长,你们先遣营有三百人,我计划把你们部署在大场西侧的刘家村,那里是日军可能迂回的路线,正好能和88师的左翼形成呼应。”宋希濂指着地图上的刘家村,“那里有百姓挖的防空洞,你们可以先驻扎,弹药和粮食,后勤处会优先给你们送过去,包括五十个苏制燃烧瓶和十挺捷克式轻机枪,先用着。”
罗成站起身敬礼:“宋师长放心!刘家村交给我们,就算鬼子来一个中队,我们也绝不让他们过去!俺们川军虽然装备差,但拼刺刀不含糊,弟兄们都写了血书,誓与阵地共存亡!”杜月笙放下手里的茶杯,接过话茬:“宋师长,川军弟兄的物资我来负责!上海的工厂连夜赶制了两百双布鞋,明天一早就送到刘家村,还有五千斤大米,是工商界捐的,保证弟兄们吃饱!”
王晓籁也补充道:“抗敌后援会组织了五十个民夫队,帮着川军弟兄挖战壕、运物资,还有几个西医,跟着民夫队去刘家村,处理伤员。”宋希濂点点头,看向梁栋:“梁站长,日军间谍的事怎么说?有具体的线索吗?”
梁栋拿出一张照片,上面是个穿着长衫的中年男人:“宋师长,这是日军间谍高桥一郎,伪装成上海商人,在大场附近的镇子活动,目标可能是咱们的稻草捆仓库和弹药库。我们已经安排了便衣,盯着他的动向,但需要守军配合,一旦发现他靠近防区,立刻控制。”
“好!”宋希濂看向周明远,“让各部队的哨兵加强警戒,尤其是仓库附近,对陌生人员要严格盘查,遇到可疑人员,先扣下,再联系军统核实。另外,让侦察连配合梁站长,摸清高桥的落脚点,争取一网打尽。”
会议刚结束,周明远就拿着一份清单进来:“师座,系统奖励的德制反坦克步枪到了,共十支,还有两千发穿甲弹,合理化伪装成‘德国军事顾问团补充防御物资’,已经送到后勤仓库了。”宋希濂眼前一亮——反坦克步枪比燃烧瓶威力大,能打穿九四式坦克的正面装甲,正好给川军和88师的反坦克小组用。他立刻对罗成说:“罗营长,给你们先配两支反坦克步枪,让弟兄们练练,等补给船到了,再给你们加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淞沪血战:到美械集团军司令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从淞沪血战:到美械集团军司令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