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尚未被朝阳彻底驱散,真如指挥部周围已经开始喧嚣。但这喧嚣里,带着一种井然有序的紧迫感。士兵们喊着号子,将一箱箱刚从“特殊渠道”运抵的军火搬下卡车,其中几口刷着德军灰漆的长条木箱格外引人注目,上面喷印的德文和编号显示着它们不凡的身份——le.IG 18型75毫米步兵炮。这是系统商城结合“合理化”渠道(伪装成法尔肯豪森将军领导的德国军事顾问团加紧运作的成果)送来的第一批重火力支援。
宋希濂站在指挥部二楼的窗口,手里端着一杯浓茶,目光扫过操场上一排排正在晨练的新兵。这些面孔大多稚嫩,带着对战争的恐惧和一丝被挑选入精锐部队的兴奋。他们练习突刺的吼声还显得有些杂乱,但气势已经有了。
“师座,杜会长和王会长来了,还带了几大车东西。”副官周明远轻声报告。
“请他们到会议室。”宋希濂转身,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这些地方士绅的能量,在战时往往能起到官方渠道难以企及的作用。
会议室内,杜月笙脱下了标志性的长衫,换上了一身利落的卡其布中山装,少了些帮派大佬的江湖气,多了几分干练。王晓籁则依旧穿着绸衫,但眉宇间也带着奔波劳碌的痕迹。
“宋师长,叨扰了。”杜月笙拱手,开门见山,“您要的东西,第一批凑齐了。铁锹、十字镐各五千把,都是宁波老师傅连夜赶工的货色,保证耐用。草鞋两万双,棉布一批,还有一批西药,主要是奎宁和止血粉。”他递上一份清单。
宋希濂接过,快速浏览,心中一定。这些物资对于巩固防线、保障士兵健康至关重要。“杜会长,王会长,雪中送炭,宋某代表三十六师全体官兵,感谢二位高义!”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王晓籁接口道,声音洪亮,“况且,宋师长和弟兄们是在为我们上海百姓守大门!后续的粮食、蔬菜,我们抗敌后援会正在全力筹措,断不会让前线将士饿着肚子打鬼子!”
“还有一事,”杜月笙压低了声音,“日本方面,通过一些‘老朋友’递了话,似乎想试探我们的底线,甚至提出用药品交换被俘飞行员。”
宋希濂眼神一冷:“告诉他们,中国军人,不吃这套。俘虏按国际法处理,药品,我们自己能搞到。”他这话底气十足,因为有系统托底,但在杜、王二人听来,则是这位宋师长骨头极硬,且有不知名的倚仗。
王晓籁竖起大拇指:“硬气!就该这么回他们!”
这时,炊事班长老赵带着两个士兵,抬着一大桶热气腾腾的南瓜粥和几摞粗瓷碗进来。“师座,各位长官,早饭得了,趁热吃。”
金色的南瓜粥熬得烂熟,米香混合着南瓜的甜香,让人食指大动。杜月笙也不客气,端过一碗,喝了一口,赞道:“这南瓜甜,米也香,弟兄们伙食不错。”
宋希濂笑了笑:“仗要打,肚子也要填饱。这南瓜是附近乡亲送来的,解了燃眉之急。说起来,这南瓜浑身是宝,肉能当粮,籽能当零嘴,皮能熬粥,甚至……”他顿了顿,想起林晓梅昨天电话里提到的奇思妙想,“掏空了,临时当个容器也行。”
正说着,英国武官菲利普斯少校和几位外国记者在引导下走了进来。他们是来观摩中国军队战备的。菲利普斯对那桶金黄的粥很好奇,在尝试用筷子失败后,老赵赶紧给他找了个勺子。
“宋将军,您的部队士气很高。”菲利普斯吃着粥,用生硬的中文说道,“不过,恕我直言,日军的海空优势和火力是决定性的。贵军仅凭轻装备和……嗯,南瓜粥,能守住吗?”他话里带着西方军人固有的傲慢和怀疑。
宋希濂还没回答,外面操场上突然传来一阵响亮的口令声和整齐的跑步声。众人走到窗边,只见一队刚换装完毕的士兵,正在军官带领下进行战术演练。他们手中的中正式步枪上了刺刀,在晨光下闪着寒光,动作迅猛有力。更重要的是,这些士兵脸上那种专注和杀气,是装不出来的。
“武官先生,”宋希濂平静地说,“中国军人守土卫国的决心,就是最重的装备。至于火力……”他指了指远处正在伪装阵地的几门新到的迫击炮,“我们也在加强。而且,我们熟悉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就像熟悉这碗南瓜粥的味道。鬼子想来,就得做好崩掉牙的准备。”
菲利普斯耸耸肩,不置可否,但眼神里的轻视少了几分。
早饭过后,真正的军事会议开始。巨大的沙盘旁,将校级军官济济一堂。宋希濂用一根细长的木棍指着沙盘上蜿蜒的防线。
“诸位,情报确认,日军大规模进攻将在八月十三日拂晓发动。其主力,将是新增援的第三师团、第十一师团,试图沿长江南岸和浦东方向,实行钳形攻击,一举击溃我军主力,占领上海。”
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我们的任务,是利用这最后十天,将防线打造成铜墙铁壁!三十六师负责的闸北、江湾至大场一线,是正面阻击的关键!”木棍重重地点在几个核心阵地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淞沪血战:到美械集团军司令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从淞沪血战:到美械集团军司令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