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九月十七日,上海北翼,三十六师真如指挥部。
秋日的阳光透过被炮火震出裂纹的玻璃窗,在铺满地图的桌案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尘土和一丝若有若无的桂花香,混合成一种战争年代特有的复杂气味。宋希濂刚刚送走一批前来慰问的上海工商界人士,脸上的客套笑容瞬间收敛,取而代之的是深沉的凝重。
指挥部里,电话铃声、电报滴滴声、参谋人员压低声音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忙碌却有序。但宋希濂的心,早已飞向了东南方向那片看似平静的海湾——杭州湾。
“师座,这是刚统计上来的战损和弹药消耗清单。”参谋长周明远将一份文件轻轻放在桌上,声音里带着疲惫,“鬼子这几天进攻势头虽然稍减,但小股渗透和炮击没停过。补充兵和弹药要尽快到位才行。”
宋希濂“嗯”了一声,目光却依旧胶着在地图上那个用红笔醒目圈出的区域——金山卫。“明远,杭州湾方向的敌情,有没有新的变化?”
周明远愣了一下,随即答道:“军统和我们的侦察小组报来的情况差不多,日军舰艇活动频繁,但主要还是以侦察和小规模骚扰为主。张发奎司令那边传来的消息也说,防线目前还算稳定。师座,您还在担心……”
“不是担心,是确定。”宋希濂打断他,语气斩钉截铁,“日本人一定会在那里动手,而且一旦动手,就是雷霆万钧。时间……不会晚于11月初。规模,至少是两个甲种师团!”
他的话让周围的几个参谋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抬起头来。虽然宋希濂早在数月前就多次强调过杭州湾的危险,但像今天这样具体到时间和规模,还是第一次。
【叮!触发长期备战任务:“筑牢东南壁垒”。】
【任务要求:在11月5日前,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显着增强杭州湾北岸(金山卫、全公亭、漕泾一线)防御力量,促使该方向中国守军至少有效阻滞日军登陆部队48小时以上。】
【任务奖励:根据完成度,奖励500,000 - 2,000,000点积分,“海岸防御炮(德制SFH18/L32 150mm榴弹炮)”技术图纸(部分)。特殊奖励:若达成“完美”评价(阻滞72小时以上并予敌重创),解锁“近海预警浮标”技术。】
【警告:历史惯性巨大,日军计划周密,且我方指挥体系复杂,任务难度极高。】
系统的提示更坚定了他的判断。光靠预警是不够的,必须付诸行动。
“李参谋!”宋希濂看向一旁正在整理情报的李慕华。
“到!”
“你立刻以师部名义,起草一份最高密级的报告。内容要包括:一、再次重申日军于11月初在金山卫一带实施师团级登陆的极高风险判定;二、附上我们之前推测的日军可能进攻路线图;三、最关键的是,拿出一份详细的《杭州湾北岸防御工事构筑及兵力前置部署方案》!”宋希濂说着,走到地图前,用手指点着几个关键节点,“重点强调,必须在金山咀、漕泾、乍浦这几个要点,构筑永久性或半永久性钢筋水泥堡垒群,形成交叉火力网。同时,建议将现在驻防的松散地方部队,至少换防或加强一到两个调整师(经过整编装备较好的师),并配属相当数量的重炮!”
李慕华飞快地记录着,脸上露出难色:“师座,方案好做,但……这需要大量的水泥、钢材,还需要专业的工兵。尤其是要求配属重炮和调整师……这得军委会甚至委员长点头才行。张发奎司令那边,恐怕也……”
“我知道困难重重。”宋希濂沉声道,“但正因为困难,才要更早、更努力地去推动!报告要写得极其详实,论据要充分。就以我三十六师近期与日军交战的经验,说明日军火力之猛、战术之狡诈,若无坚固工事和精锐部队,漫长海岸线根本无从防守。写完立刻用绝密电文发往南京军委会,同时抄送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和张发奎司令官。”
“是!我马上去办!”李慕华领命而去。
宋希濂又对周明远说:“明远,你亲自去一趟,把王副官叫来。另外,让后勤处长也过来一趟。”
不一会儿,师部副官王汉光和后勤处长刘福贵小跑着进来。
“师座!”
“师座,您找我?”
宋希濂看着二人,压低了声音:“交给你们一项秘密任务,动用我们师自己的‘特别经费’(系统资金合理化后的名称)和关系网。”
两人立刻挺直腰板,神色肃然。
“汉光,你通过上海工商界的关系,特别是那些有爱国心的老板,秘密采购一批水泥、钢材、木材,数量要大。不要集中采购,分散进行。然后,以‘支援前线、构筑辅助工事’的名义,组织可靠的民工队伍,将这些材料,分批、隐蔽地运往浦东,特别是南汇、奉贤靠近杭州湾的一线。交给当地愿意合作的保安团或游击队,让他们协助民众,先期挖掘反坦克壕、布置简易障碍物。记住,动作要快,但要隐秘,不要大张旗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淞沪血战:到美械集团军司令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从淞沪血战:到美械集团军司令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