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辆车从打鱼窝棚接回了小秋燕。
虽然她依然想不起往事,但养父母这些天已经把前因后果都跟她说明白了——她只是失去了一段记忆,脑子并不糊涂。
她相信养父母不会骗她,便跟着亲生父母和奶奶回了家,期待着某天记忆能够恢复。
她还特意带上了那条小青狗。
有趣的是,这条狗的名字偏偏就叫"小三"。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虎子和二小都拿这个打趣小三子。
一行人吃饱喝足,热热闹闹地回到了靠山屯。
消息传开后,左邻右舍都好奇不已——不是说小秋燕没了吗,怎么又回来了?纷纷前来探望。
等亲眼见到本人,无不感叹:"真是吉人自有天相!这孩子命大啊!"
大家围着她问长问短,想知道她这些年去了哪儿,当初是怎么被人救的。
小秋燕被这么多人围着显得有些惶恐。
奶奶连忙向大家解释:"孩子有点失忆,得让她慢慢适应。"
又耐心地跟每个人讲了小秋燕这些年的经历。
邻居们听了都啧啧称奇。
也有个别心眼不正的私下嘀咕:"是不是傻了?怎么谁都不认识了?看着不太正常。"
说什么的都有,但大多数人都真心替老李家高兴——毕竟这些年李奶奶没少帮助大家,这份情谊谁都记在心里。
送走一拨又一拨客人,到了下午,家里终于清静些。
这时老五来了。
他仔细端详着小秋燕,别的什么都没多说,只感叹道:"真好!丫头回来了比什么都强!这么大的喜事不得庆祝庆祝?今早我去镇上给人办事了,要不肯定跟着去接燕子。我得好好看看是什么样的人救了咱家燕子,这份恩情可不能忘!"
秋燕妈连连点头:"那老两口人特别好!是咱家孩子的福气,也是咱们的福气!做饭!炒菜!喝酒!老五你陪你李奶奶喝点!三儿,去叫你爸过来,让他别做饭了!虎子、二小,你们也都别走!多亏了你们几个!"
小秋燕听妈妈提到小三子,顺口接话:"那小三子拴好了吗?喂食了没?"
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只有老五一脸茫然。
李奶奶把老五叫到西屋,低声问:"老五,你刚才看了半天,觉得这孩子怎么样?以后会不会有什么说道?还能不能认人?还有没有危险?不问清楚我这心里总不踏实。"
老五看着李奶奶说:"李奶奶,咱们干这行的您还不知道吗?我也不是什么事都能看明白。就说几年前那事,我也没看出燕子会被人救啊。这大概是您做好事积下的福报。我能看到的也就是些皮毛——孩子没什么危险,记忆早晚会恢复。别的我也看不真切。总之,人平安回来比什么都重要,您就别想那么多了。今儿个我得陪您多喝几杯,您可别拦着我!"
老太太听老五说得实在,知道出马仙泄露天机对自身不好,老五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很够意思了。
便笑道:"喝!好好喝!咱娘俩喝个痛快!哎呦,我今天是真高兴!"
当晚大家又热热闹闹地聚餐庆祝。
总的来说,小秋燕表现得很正常,唯独看小三子的眼神有些异样。
小秋燕虽然一时半会儿想不起从前的事,但她在慢慢适应——适应这个家,适应爸爸妈妈和奶奶,适应左邻右舍,努力记住每个人的名字,适应那些儿时的伙伴:二小、三镜子、虎子,还有那两个"小三子"。
对别人都还好,虽然想不起来,但她能记住这些都是她的朋友。
唯独对那个真小三子有些抵触——她觉得小三子看她的眼神总带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让她不太自在。
其实小三子很冤枉。
他只是太想念小秋燕了,这些年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
说是青梅竹马也好,说是挚友伙伴也罢,他心底始终埋着深深的自责——如果不是他去找树,不在小秋燕身边,小秋燕就不会掉进河里被冲走
这个坎,他这么多年一直没迈过去。
然而小秋燕在慢慢接受其他朋友,唯独对他有些疏远。
奶奶经常跟秋燕提起小三子,说他和家人一样惦记着她,也为她的离去痛苦不堪。
不管燕子怎么看他,小三子除了干活,一有空就跟着小伙伴去小秋燕家,陪她打扑克、传嘎拉哈,经常说起小时候的趣事。
他用尽一切办法想要唤醒小秋燕的记忆,却始终收效甚微。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秋燕还是想不起从前。
对父母奶奶似乎渐渐有了些模糊的印象,毕竟血脉相连;但对小三子,依然没什么记忆。
转眼到了秋天,家家户户都在收拾庄稼。
在勘查院子时,小三子领着小秋燕,拿着爷爷留下的那杆红缨枪,问她可曾想起什么。
小秋燕茫然摇头。
冬天来临,小三子拿着冰嘎,带小秋燕去自己家,看她曾经放雷管的炉子,问她可曾想起什么。
小秋燕还是摇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东北那些灵异事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东北那些灵异事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