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集:决意西行
三月的风刚掠过有熊部落的河谷,岸边的柳芽就怯生生地顶破了褐黄的皮壳。轩辕蹲在药庐前的青石上,指尖捻着一片刚采的茵陈,望着远处族人耕作的身影发怔。茵陈的香气清苦,混着湿润的泥土味漫进鼻腔,这是他从小闻到大的味道,可今日里,这味道却压不住心头的沉郁。
“首领,该换药了。”身后传来岐伯的声音,老医者的袖口还沾着草汁,手里端着的陶碗里,褐色的药汁正冒着热气。轩辕回过头,看见药庐的竹榻上,少年阿木还在昏睡。这孩子前日跟着狩猎队进山,不过是被毒虫叮了一口,起初只是脚踝红肿,夜里却发起高热,浑身抽搐,请来的巫者跳了半宿的舞,烧得通红的炭块差点燎了阿木的头发,病却半点没好。
轩辕接过陶碗,用木勺轻轻舀起药汁,吹凉了才往阿木嘴里送。药汁刚碰到嘴唇,少年就剧烈地咳嗽起来,眼睫上挂着的泪珠滚落在竹榻上,洇出一小片深色的痕迹。“已经是第三副药了。”轩辕的声音有些沙哑,“能退下去吗?”
岐伯捋着花白的胡须,指腹按在阿木的腕脉上,眉头拧成了疙瘩:“脉跳得又急又乱,像是被狂风卷着的火苗。这毒虫的毒性霸道,寻常草药只能勉强拖着,能不能挺过去……”他没再说下去,只是望着药庐外那片刚翻好的土地,地里的种子还没发芽,可部落里已经有三个族人因为这样的急症没撑过去。
轩辕放下陶碗,走到药庐外。春日的阳光暖洋洋地洒在身上,可他心里却像压着块冰。从记事起,部落里就总有族人被疾病缠上,头疼脑热还算轻的,遇上瘟疫或是毒虫咬伤,往往一个接一个地倒下。巫者们只会跳神、烧符,有时候不仅治不好病,还会让病情更重——就像去年冬天,部落里流行咳嗽,巫者说是什么“恶灵入肺”,逼着病患喝烧过符纸的灰水,结果好几个原本能扛过去的老人,没过几天就咽了气。
他还记得自己十岁那年,母亲也是这样。先是手脚发麻,后来连路都走不了,躺在床上日渐消瘦。父亲请来了部落里最有名的巫者,巫者围着母亲的床跳了三天三夜,把烧红的石头扔进水里,说要“逼出恶灵”,蒸汽烫得母亲胳膊上起了水泡,母亲却只是虚弱地看着他,眼神里满是不舍。最后那天,母亲拉着他的手,气若游丝地说:“阿轩辕,娘知道你心细,总爱琢磨那些花花草草……要是能有法子,别让族人再受这罪了……”
母亲的手慢慢冷下去的时候,轩辕攥着拳头,指甲深深嵌进掌心。也就是从那天起,他总跟着部落里懂草药的老人上山,看他们怎么辨认哪些草能止血,哪些花能安神。后来遇到云游的岐伯,老医者见他心诚,便留在部落里教他识药、诊脉,这才有了如今药庐里的这些草药。可即便是这样,面对那些凶险的急症、莫名的瘟疫,他和岐伯还是常常束手无策。
“首领,西边传来消息,说崆峒山一带住着位叫广成子的长者,据说通晓天地大道,能知生死寿夭。”狩猎队的队长风伯大步走来,手里还攥着根刚折的柳条,“前几日我去邻部换盐,他们的族老说,多年前有个快病死的孩子,被家人送到崆峒山,回来后竟慢慢好了,说是得了广成子的指点。”
轩辕猛地抬起头,眼里像是落进了阳光,瞬间亮了起来:“崆峒山?那在何处?”
“听说在千里之外,要翻过三座大山,穿过两条大河。”风伯挠了挠头,“路不好走,而且那边林深草密,常有猛兽出没。”
岐伯这时也走了出来,听见两人的对话,沉吟道:“广成子的名号,我年轻时也听过。传闻他活了数百岁,能与天地相通,悟的是‘长生久视’之道。只是……医道讲的是治病救人,他那‘长生’之法,未必能解眼下的急症吧?”
轩辕却摇了摇头,目光望向西边的群山,远山在云雾里若隐若现,像是藏着无数秘密。“岐伯先生,您常说,医道的根本是知‘道’——知道人体如何运行,知道疾病从何而来。可我们现在知道的,不过是些零散的草药、粗浅的脉法,就像摸着石头过河。”他指着药庐里的阿木,声音里带着股执拗,“若是广成子真能通晓天地大道,那他一定知道人为什么会生病,知道怎么才能让身心都安适。哪怕只有一丝希望,我也该去看看。”
岐伯看着轩辕眼里的光,那光里有少年时失去母亲的痛,有看着族人受苦的急,还有一股不撞南墙不回头的韧。他叹了口气,转身回药庐取了个布包:“既然你决意要去,我这几日配些解蛇毒、防瘴气的药,你带上。路上小心,若是寻不到,便早些回来,部落里离不得你。”
轩辕接过布包,指尖触到包里草药的棱角,心里一暖。他转身召集了部落里最精干的三个随从:擅长追踪的石牙,力气大的虎子,还有懂些草药的阿苗。三人听说要去寻访智者,都摩拳擦掌,连夜就收拾好了行囊——几张兽皮铺盖,一捆结实的藤绳,还有打磨锋利的石刀和弓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古人的智慧》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3言情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3言情!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古人的智慧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