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渊”的日子在专注与积累中如水般流淌,转眼又是数月。新生基地如同一个庞大而精密的母体,在寂静的宇宙尘埃环绕下,进行着脱胎换骨般的新陈代谢。外部星域的零星冲突依旧,如同永不愈合的陈旧伤疤,隐隐作痛,却也让绷紧的神经不敢有丝毫松懈。
“寻钥”计划总部内,气氛与数月前已大不相同。艾拉和她的团队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的尝试和思维瓶颈后,终于借助那人工模拟出的、短暂的“秩序奇点”数据作为关键钥匙,在解析“钥匙”碎片“基底态”能量波动的征途上,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
他们成功地从那段记录了碎片最后时刻的、庞杂混乱的底层能量流中,分离并解读出了一段极其简短、却蕴含深意的“信息结构”。它并非语言或图像,而更像是一种纯粹的“数学表达”或“概念烙印”,描述了从活跃态向“基底态”转换时,所遵循的某种特定“熵减路径”和“信息压缩算法”。
“这……这太惊人了!”负责数据建模的星萤族科学家声音颤抖,指着全息屏幕上那由无数发光线条构成的、充满冰冷美感的复杂结构,“这不仅仅是能量的沉寂,这是一种……主动的、高度有序的‘信息封装’!碎片将自己最重要的‘核心权限’和‘坐标信息’,以这种极端的方式保护了起来,只有满足特定条件,或者拥有对应的‘解密密钥’,才能将其重新激活!”
这个发现的意义非同小可。它首先证实了艾拉的直觉——“钥匙”碎片并未毁灭,而是进入了一种更深层的休眠或保护状态。其次,它指明了方向:寻找其他碎片,或者找到激活这枚碎片的方法,关键在于理解并复现这种独特的“信息封装”技术,或者找到与之匹配的“密钥”。
“密钥会是什么?”凯登沉声问道,他更关心实际应用。
“可能是特定的能量频率,可能是某种灵魂波纹,也可能是……一个特定的地点,或者一个满足条件的‘事件’。”艾拉推测道,眼中闪烁着思考的光芒,“阿尔法-7提到过‘星灵遗命’和‘集齐碎片’,这或许就是条件之一。”
研究的重点开始转向如何利用已破解的“信息结构”,去反向推导可能的“激活密钥”,以及如何改进探测器,使其能够在这种“封装”状态下,依然能捕捉到那极其内敛的“基石”共鸣。前路依旧漫长,但目标已然清晰。
与此同时,“溯源”计划对“净化之源”加密坐标的破解依旧停滞,但并非毫无进展。灵漪族长老们持续进行的集体冥想,使得那丝来自宇宙灵能海的、“纯净”回响的感知变得越来越清晰。它不再仅仅是模糊的方向感,而是开始呈现出某种……微弱的“旋律”或“韵律”。
一位精通古老灵能乐理的灵漪族大师提出一个大胆的假设:这“回响”或许并非杂乱无章的背景噪音,而是一种极其古老、极其宏观的“宇宙谐音”,是“净化之源”本身存在所引发的、跨越维度的涟漪。如果能解析出这“谐音”的固有频率和变化模式,或许能绕过“归档者”的加密,直接与“净化之源”建立某种程度上的“共鸣”或“定位”。
这个假设为“溯源”计划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研究团队开始尝试将灵能感知数据转化为声波频谱进行分析,并联合星萤族的数学家,寻找其中可能存在的数学规律。这是一条更加玄奥、更依赖灵感和直觉的道路,但至少,他们不再是对着坚固的加密壁垒徒劳地撞击。
基地的整体实力在稳步提升中,也开始尝试进行一些有限度的、小心翼翼的对外探索。并非大规模行动,而是由经验最丰富的侦察小组,乘坐经过进一步强化的“阴影级”侦察舰,对基地周边一些长期处于监控但未曾详细探查的星域进行“摸底”。
这一日,一支代号“巡夜者”的侦察小组,在巡查一处位于联盟控制星域边缘、被称为“碎星带”的古老战场遗迹时,有了意外发现。
“碎星带”遍布着上古战争留下的舰船残骸和小行星碎片,环境复杂,信号混乱,通常只有走私者或拾荒者会偶尔光顾。“巡夜者”小组原本的任务是绘制详细的星图并监测是否有异常活动。
然而,在他们对一块特别巨大的、疑似某种旗舰残骸的结构进行扫描时,被动传感器捕捉到了一段极其微弱、但明显不属于自然背景波动的能量信号。信号断断续续,仿佛随时都会熄灭,但其频率特征……却与基地数据库记录的、某种已知的、非归墟也非联盟的文明技术特征,有微弱的相似性!
“报告基地,发现未知文明信号残留,强度极低,来源位于‘巨神兵’残骸核心区域。”小组长立刻汇报,同时命令侦察舰保持隐匿,远远观察。
消息传回基地,立刻引起了“深渊对策本部”的注意。经过比对,该信号特征与数据库中对某个早已失落、名为“启明遗族”的远古文明的零星记载,有百分之六十七的吻合度!“启明遗族”在传说中并非以武力着称,而是以高超的能量操控和生命科学技术闻名,其灭亡原因成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星途逆旅:命运的无尽交响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星途逆旅:命运的无尽交响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