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东越王馀善向朝廷上书,请求率领八千人跟随楼船去攻打吕嘉,但是他的军队到达揭扬后,就以海风大为借口,停下不走了,一直观望局势的发展,实则暗中支持南越。等到汉朝攻破了番禺,发现馀善没有到达指定的地点。杨仆就向朝廷上书请求率兵攻打东越,但是汉武帝觉得士兵已经很累了,就没有允许,随即命令各校尉屯驻在豫章、梅岭等待朝廷的命令。馀善听说楼船请求朝廷诛杀他,汉兵又临近边境,于是决定反叛,接着就发兵阻挡汉军的前进,他还给将军驺力等起了个外号为吞汉将军,让他们带兵去进攻白沙、武林、梅岭,这次杀了汉朝的三个校尉。这时,汉朝派遣原山州侯齿及张成率领军队屯驻,但这二人因畏惧而不敢进攻,就退到了便于自保的地方,最终都因怯懦畏战被诛杀。馀善遂自称 “武帝”。?
汉武帝打算再次派遣杨仆率军攻打馀善,但鉴于他此前攻打南越时有功,担心他心生骄傲,便写信责备他说:“将军的功劳,不过是先攻破石门、寻峡,又没有斩杀敌将、拔取敌旗的实际战绩,怎么能够骄傲呢!从前攻破番禺时,你把招降的人当作俘虏,挖掘死者的财物当作战果,这是第一过;使建德、吕嘉得以向东越求援,这是第二过;士兵长期在外征战受苦,将军却不体恤他们的辛劳,反而请求乘坐驿车巡视边塞,趁机回家,身佩银印、金印,垂挂三组印绶,在乡里炫耀,这是第三过;你延误军期却心系私事,以道路难行为借口,这是第四过;朕问你蜀刀的价格,你却假装不知道,心怀欺诈来冒犯君主,这是第五过。你接受诏书后不到兰池复命,第二天也不解释原因。假如是将军的属官,询问时不回答,命令时不服从,该当何罪?推究这种心态在朝外行事,江海之间的军务还能让人信任吗?如今东越军队深入境内,将军能够率军攻其不备吗?” 杨仆惶恐地回复说:“我愿意以死赎罪!” 于是,汉武帝派遣横海将军韩说从句章出发,渡海从东方进军;楼船将军杨仆从武林出发,中尉王温舒从梅岭出发,任命越侯为戈船将军、下濑将军,从若邪、白沙出发,进攻东越。
博望侯张骞因为打通汉朝和西域的道路被封侯以后,跟随他的属吏和士卒就争相向朝廷上书,谈论外国的奇闻、利弊,纷纷请求出使。汉武帝认为西域道路极其遥远,不是常人愿意前往的地方,便采纳了他们的建议,给他们授予了符节,随后开始招募官吏和百姓,也不追问他们的出身是哪里,为他们配备好人员后就派遣他们出使,以开辟更多通往西域的道路。这些使者返回后,不少人有侵吞盗窃财物及违背使命的行为,汉武帝因为这是常见的现象,总是审讯后判以重罪,借此激怒他们,让他们以财物赎罪,然后再次寻求出使机会。这样一来,出使的事端层出不穷,而人们也开始轻视法律。而那些吏卒总是极力夸大外国的富庶特产,说大话的人被授予正使符节,说话不那么夸张的人则担任副使,因此,那些虚妄不实、品行不端的人都争相效仿。这些使者大多是贫穷人家的子弟,他们私自挪用官府的财物,想通过低价交易来谋取私利。而西域各国也对汉使的这种行为感到十分厌烦,因此各国的商人在言语中多有轻重不一的傲慢之意,他们估计汉兵路途遥远难以到达,就禁止供应食物来刁难汉使。汉使能够使用的物资就匮乏到了极点,积怨之下甚至互相攻击。而楼兰、车师等小国地处交通要道,便频繁地袭击汉使王恢等人,而匈奴的骑兵也时常拦截攻击汉使。使者们为了自己的安全,就争相向朝廷报告说西域各国都有城邑,而且兵力薄弱,很容易攻打。听了这些使者的报告,汉武帝就派遣浮沮将军公孙贺率领一万五千骑兵,从九原郡出发,行军二千余里,到达浮沮井后返回;派遣匈河将军赵破奴率领一万余骑兵,从令居出发,行军数千里,到达匈河水后返回。这种举动就是为了驱逐匈奴,让他们不能在拦截汉使,但是两路大军都没有遇见一个匈奴人。于是,朝廷从武威郡、酒泉郡分出土地,设置了张掖郡、敦煌郡,并迁徙百姓充实这些地区。
这一年,齐相卜式担任御史大夫的职位。卜式在位时,向武帝进言称:各郡国多认为官府垄断盐铁生产有诸多弊端,官营的盐铁质量差、价格高,有的地方还强行要求百姓购买。此外,船只征收算赋,导致商人减少,物价上涨。 汉武帝因此对卜式心生不满。
司马相如病的快死的时候,给武帝留了一封遗书,他称颂汉朝的功德,谈及符瑞征兆,就劝汉武帝封禅泰山。汉武帝也被他的言论感动了,恰逢此时获得了宝鼎,武帝就和公卿以及众儒生商议封禅的事。因为封禅的礼仪已经废弛了很久,世人也无人知晓具体仪式,众方士便进言说:封禅之举契合长生不死的美名,黄帝以前的帝王封禅,都能招致神怪异兽,与神灵相通,秦始皇就没能顺利登上泰山封禅。陛下若一定要登上泰山,只要缓缓而上,就不会遇到风雨,便可顺利完成封禅。 汉武帝于是命令众儒生采集《尚书》《周官》《王制》中的文字,草拟封禅礼仪,但很多年都未能完成。对此汉武帝就询问左内史儿宽,儿宽说:在泰山筑坛祭天,在梁父山辟场祭地,彰显姓氏,考求祥瑞,这是帝王的盛大典礼;然而献祭的礼仪,经典中并未详细记载。臣认为,封禅是为了宣告大功告成,与天地神灵共享福祉,唯有圣明君主才能确定其恰当的方式,这并非群臣所能列举完备。如今即将举行如此盛大的典礼,却拖延了数年,让群臣各抒己见,最终还是未能定案。希望天子建立中和的准则,总揽各种条例,像金钟玉磬那样振扬礼法,以顺应上天的福佑,奠定万世基业。”汉武帝于是自行制定封禅礼仪,又略微采用儒家学说加以修饰。汉武帝制作了封禅用的祭器,展示给众儒生看,有人说 “与古代不同”,于是汉武帝将众儒生全部罢免,不再任用。汉武帝又认为古代帝王封禅前,必先整顿军队、遣散士卒,然后才能举行封禅大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x33yq.org)资治通鉴新译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