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佛教徒,但对于佛教徒吃斋食素还是比较认可的。吃斋食素,至少从某种意义上脱离了食物链的法则,减少了血腥和杀戮,这个道理同“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一样。
我最初踏上修行之路时,内心怀揣着一个简单的信念:修行,乃是意志的磨砺,与外在的饮食并无直接联系。那时的我,看待食物无有分别,无论是荤腥还是素食,不过是大自然赋予我们滋养肉身、延续生命的馈赠。
在二元交织的世界里,性灵如同飘渺的烟雾,终究需要依赖肉身,才能在尘世间留下足迹。修行,虽说要超越人相、我相、众生、寿者,但在超越的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肉身的存在同样承载着修行的意义。
随着修行的日益精进,我越发明白,修行并非单纯的意念游戏,而是身心合一的力行。在无所执、无所求的状态下,我逐渐练就了一副好肉身,它不再受岁月的侵蚀,不再因疾病的侵袭而腐朽。这肉身,仿佛经过千锤百炼,化作了金刚不坏之体。
2
我昔日曾陷入自负的漩涡,自诩为独步天下的修行者,犹如孤舟驶入未知的欲海,波涛汹涌,难以自拔。我沉醉于食物链法则的残酷游戏,仿佛一只孤狼,在荒野中独自猎食,每一次血腥的杀戮,都成为我力量的源泉,我享受着这种强者为王的快感。
我那时的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漠视,仿佛众生皆如蝼蚁,生死皆在我一念之间。我挥舞着手中的利刃,不问善恶,不念因果,只追求力量的极致。我深信,只要我能在五行之中游刃有余,不受万物所累,便能夺天地之造化,采日月之精华,成就一番长生不老,寿与天齐的神话。
然而,我错了。我的道路并非通往长生,而是通向无尽的黑暗。我忘记了,真正的修行并非是对力量的追求,而是对内心的净化。我忘记了,生命的价值并非在于强弱,而在于其存在的意义。我忘记了,真正的长生并非是对生命的延长,而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3
目睹武僧食肉,我不禁深思。若能将肉食物质中的能量巧妙化解,化为精刚猛进,那么食素与食肉对于修行而言或许并非有着严格的界限。毕竟,修行在于内心的净化和境界的提升,而非饮食的选择。
修行从食素开始,并非是因为食素本身具有某种神圣的力量,而是因为对于常人而言,肉食物质所携带的烈性能量往往难以消解。这种能量如同烈火,若未经适当处理,便可能灼伤修行者的内心,使其偏离修行的正途。而食素,则如同清风徐来,能够助人平静心绪,为修行者提供一个更为清净的内组织环境。
我曾天真地认为,食素与食肉,其实就如同饮醇酒与饮烈酒一般。烈酒虽烈,却也能醉人至深;醇酒虽淡,亦有其独特的韵味。真正能够把握修行之道的人,是不会被食物所束缚的。他们如同高明的品酒师,能够品尝出不同食物的独特风味,并将其化为修行道路上的助力。因此,我们不应以食素或食肉来评判一个人的修行成果。终生食素的人,未必就能达到修行的巅峰;偶尔食肉之人,也并不意味着其修行就必然浅薄。修行之路在于心,而非口腹之欲。
在修行的道路上,那些真正达到至高境界的得道高人,他们对于食物的选择已然超越了世俗的界限。即便是面对死尸腐肉,也能如食生鲜般泰然处之。他们不为外界所动,不为物欲所扰,内心已然达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对于世间的种种味道,他们已不再挂念。他们不再被色声香味触法这些世俗的感官享受所牵绊,因为他们明白,只有内心的平静和安宁,才是修行者真正追求的东西。
4
自然界中,生命的轮回无时无刻不在上演。当那些矫健的肉食动物,曾以迅猛之势驰骋于丛林或草原,终有一天,它们也会疲惫地躺倒,与大地融为一体。它们的身躯,犹如一颗颗种子,深深埋入土中,化作了一缕春泥。
这春泥,并非只是简单的泥土,而是携带着动物生前累积的能量与精华。在岁月的洗礼下,这些精华逐渐释放,滋养着周围的生命。那些翠绿的植物,在春泥的滋养下,蓬勃生长,焕发出勃勃生机。它们仿佛是大地的孩子,贪婪地吸收着来自逝去动物的养分,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生命力。
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份子,也在这场生命的轮回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食用植物,而植物又依赖于春泥中来自死去动物的养料。这种微妙的依赖关系,让我们不禁思考:当我们自诩为素食者时,我们真的能够完全摆脱与动物的联系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这场生命的盛宴中,我们都是参与者,无论是肉食者还是素食者,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5
物质与能量,这两个看似对立却又相互依存的元素,在无数生命体间如一场永无止境的舞蹈,彼此交织、流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修真笔记摘录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修真笔记摘录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