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行宫的大殿内,因耶律现“十岁麒麟子”的身份掀起的波澜尚未平息,又因“大辽日报”的话题再起热议。一位世家官员手持一卷《大辽日报·洛阳版》,笑着上前道:“安北王,下官曾拜读贵国刊发的日报,上面刊载的《登辽西台赋》与《漠北春望》,辞藻清丽、意境雄浑,实乃佳作。今日得见王爷,不知能否再赏教一二?”
这话一出,殿内瞬间安静下来。大臣们纷纷看向耶律现——此前虽听闻他文采不凡,却多是口头交流,如今有了“考教”的由头,正好能见识他的真才实学。连一直对耶律现心存警惕的虞世南,也微微颔首,目光中带着几分期待。
耶律现心中暗笑,面上却故作谦逊:“大人谬赞,那些粗浅文字,不过是臣平日感怀所作,难登大雅之堂。若诸位大人不嫌弃,臣愿与诸位探讨经义,至于诗词,若有灵感,倒也愿献丑。”
“好!”率先开口的是大儒孔颖达,他须发皆白,手持一卷《论语》,缓步上前道,“安北王既通经义,老夫便以《论语·为政》篇提问——‘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王爷十岁便有如此成就,不知对‘立志’二字,有何见解?”
耶律现拱手答道:“孔老夫子所言极是。晚辈以为,‘立志’不在年岁,而在‘知行’。晚辈虽幼,却知身为辽人,当守漠北安宁;身为隋臣,当护大隋边境——此乃晚辈之志。至于‘学’,晚辈以为,学非死读经书,更要经世致用,若只知引经据典,却不能解百姓之困、御外敌之扰,便是空学。”
这番话既紧扣《论语》主旨,又结合实际,不卑不亢。孔颖达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又追问道:“那王爷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如何理解?”
“晚辈以为,此乃处世之根本。”耶律现从容答道,“对百姓,不施苛政;对邻国,不施侵略;对下属,不施苛责。晚辈治理辽国时,便以此为准则——百姓愿食辽盐,便不强迫他们吃粗盐;部落愿归降,便不滥杀无辜。唯有如此,方能人心归附,天下安定。”
孔颖达抚须长叹:“好一个‘经世致用’!王爷虽幼,却有如此见识,老夫自愧不如啊!”
虞世南在一旁听着,也忍不住点头——耶律现对经义的理解,不仅准确,还带着务实的考量,远超一般的世家子弟,即便他心存警惕,也不得不承认这份才华。
耶律现心中却暗自吐槽:“开玩笑,劳资穿越前可是中文专业的学霸,《论语》注解背得滚瓜烂熟,更何况刚才那番见解,还是抄了你孔颖达未来的注释,你能不认同吗?”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风雪声,几片雪花飘进殿内,落在青砖上,瞬间融化。一位世家子弟眼睛一亮,上前道:“安北王,如今雁门关外大雪纷飞,景致甚美,不如王爷以‘雪’为题,赋诗作对,让我等开开眼界?”
此言一出,大臣们纷纷附和。杨广也笑着说:“辽卿,便赏他们一首吧。朕也想听听,麒麟子笔下的雪景,是何模样。”
耶律现微微一笑,缓步走到殿门口,望着窗外漫天飞雪,朗声道:“第一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选段——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诗句刚落,殿内瞬间鸦雀无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漫天飞雪比作盛开的梨花,意境新奇,画面感十足,连孔颖达都忍不住击节赞叹:“妙!妙啊!以春风喻冬雪,既写出雪的洁白,又透着生机,此等佳句,足以流传千古!”
杨广更是拍案叫绝:“好一句‘千树万树梨花开’!辽卿这文采,连朕宫中的翰林学士,都比不上啊!”
耶律现没有停顿,继续吟道:“第二首,《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短短二十字,却勾勒出一幅空旷、静谧的雪景图,透着一股超然物外的意境。虞世南轻声吟诵着,眼中满是惊叹:“此诗看似简单,却字字珠玑,‘绝’‘灭’二字,将天地间的空旷写尽,最后一句‘独钓寒江雪’,更是点睛之笔,意境深远啊!”
世家子弟们早已听得目瞪口呆,一位年轻士子喃喃道:“这等诗句,我等穷尽一生,也未必能写出一句……安北王真是天纵奇才!”
耶律现微微颔首,又吟出第三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则充满了生活气息,日暮、苍山、白屋、犬吠、夜归人,短短几句,便勾勒出一幅雪中农家的温馨画面。杨广笑道:“这首诗虽没有前两首大气,却透着一股暖意,让朕想起冬日里归家的场景,很是亲切。”
“还有一首,《雪梅·其一》——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耶律现最后吟道,这首诗以梅雪争春为喻,既写出雪的洁白,又赞梅的清香,充满了辩证之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请大家收藏:(m.x33yq.org)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