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行宫的宴会上,烛火摇曳,酒香弥漫。大臣们仍在为耶律现此前的咏雪诗赞叹不已,不少人围在他身边,或请教作诗心得,或探讨经义典故,连一向沉稳的李渊,也忍不住与他交流起边疆治理的见解。
就在这时,耶律现端着酒杯,缓步走到杨广面前,躬身道:“陛下,臣观今日雁门雪景,胸中忽有一词,愿献给陛下,以表臣对陛下的敬仰之情。”
杨广正喝得尽兴,闻言大喜:“哦?辽卿还有佳作?快念来听听!朕倒要看看,麒麟子笔下的雪景,还能有何等惊艳之笔!”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耶律现身上。虞世南、孔颖达等人更是屏息凝神,想看看这位“十岁奇才”还能写出什么传世之作。
耶律现清了清嗓子,目光望向殿外漫天飞雪,声音铿锵有力,缓缓吟道:“《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开篇几句,便将北国雪景的壮阔雄浑描绘得淋漓尽致——冰封千里的大地、漫天飞舞的雪花、茫茫一片的长城与大河,仿佛一幅气势磅礴的画卷,在众人眼前徐徐展开。杨广听得双目放光,忍不住击节赞叹:“好一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辽卿这笔力,简直是神来之笔!”
耶律现没有停顿,继续吟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隋文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这几句一出,殿内的气氛瞬间变得微妙起来。秦皇、汉武、隋文(隋文帝杨坚)、宋祖(南朝宋武帝刘裕),皆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帝王,耶律现却用“略输文采”“稍逊风骚”轻轻带过,连他自己在辽国的尊号“成吉思汗”,也被形容为“只识弯弓射大雕”——看似贬低历代英雄,实则是为后文铺垫。
虞世南眉头微蹙,心中隐约觉得不对劲——耶律现此举,绝非单纯的咏史,可他一时又说不出哪里不妥。李渊则若有所思地看着耶律现,眼中闪过一丝探究。
杨广却并未多想,反而觉得耶律现这番话颇为中肯——秦皇汉武虽雄才大略,却确实不擅文采;自己的父亲隋文帝虽统一中原,却也以节俭务实为主;至于“成吉思汗”,本就是耶律现的尊号,他自贬“只识弯弓射大雕”,更显谦逊。
就在众人各有所思时,耶律现终于吟出了最后几句,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气势:“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好!好一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杨广猛地拍案而起,激动得满脸通红,“辽卿此言,真是说到朕的心坎里了!历代帝王皆已成过往,如今的天下,当属朕为风流人物!”
在杨广看来,耶律现最后一句“还看今朝”,分明是在夸赞自己——毕竟他是大隋天子,是天下共主,“今朝”的风流人物,除了他还能有谁?
殿内的大臣们也纷纷附和,高呼“陛下圣明”。那些看出些许端倪的人,如虞世南,即便心中怀疑,也不敢在此时开口——耶律现既自贬尊号,又将杨广捧上“风流人物”的位置,句句都占着理,若此时质疑,反倒会被认为是挑拨君臣关系。
耶律现心中暗自吐槽:“还看今朝?看你个大头鬼!三征高句丽损兵折将,连东突厥都搞不定,最后还得靠老子来救场。等你把大隋折腾垮了,老子再让你看看,谁才是真正的‘风流人物’!”
嘴上却躬身道:“陛下英明!历代帝王虽有功绩,却皆不及陛下——陛下开大运河、修驰道、拓疆域,功绩远超秦皇汉武,当属千古一帝!臣能在陛下麾下效力,实乃三生有幸!”
这番话更是把杨广哄得眉开眼笑,他亲自起身,拉着耶律现的手,笑道:“辽卿真是朕的知己!朕今日高兴,再赏你——特赐辽国在大隋境内经商特权,辽商可自由出入洛阳、长安等重镇,免除三成商税!”
“臣谢陛下恩典!”耶律现连忙叩首谢恩,心中乐开了花——经商特权加免税,这意味着辽国的商品能更快、更便宜地进入中原市场,不仅能赚得巨额财富,还能进一步影响中原百姓的生活,为日后一统天下打下经济基础。
宴会一直持续到深夜才结束。次日清晨,耶律现便率领辽军启程返回辽国。杨广亲自将他送到雁门关外,握着他的手叮嘱道:“辽卿回去后,务必好好治理漠北。朕在洛阳,等着你的好消息!”
“臣定不负陛下所托!”耶律现躬身行礼,目送杨广返回关内后,才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北进发。
耶律现离开后,他的英雄事迹与诗词佳作,很快便通过《大辽日报》洛阳版、长安版传遍了大隋境内。洛阳的街头巷尾,百姓们争相购买报纸,只为一睹《沁园春·雪》的全文,或是听闻耶律现“十岁统一草原”“千里勤王救隋帝”的故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请大家收藏:(m.x33yq.org)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