轺车轱辘碾过河北的官道,卷起阵阵尘土。车厢内,李世民将手中的信纸狠狠摔在地上,指节因愤怒而泛白,牙关咬得咯咯作响。信纸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落在铺着锦缎的车板上,“改造唐国”“夺权废立”等字眼格外刺眼。
“简直是奇耻大辱!”李世民低吼出声,额角青筋突突直跳。这封信是耶律现临行前塞给他的,信中字字句句都像一把尖刀,戳破他最后的骄傲——耶律现不仅替他规划好了回唐后的路,甚至连削爵、减税、发展经济的具体办法都写得一清二楚,仿佛他只是辽国手中的一枚棋子,一举一动都在对方的算计之中。
坐在对面的长孙无忌默默捡起信纸,小心翼翼地抚平褶皱,递回给李世民,语气带着几分无奈:“殿下,耶律可汗的算计虽狠,可他说的……都是实情。如今唐国危机四伏,若不按他说的做,恐怕真的撑不了多久。”
李世民接过信纸,指尖微微颤抖。他何尝不知道长孙无忌说得对?唐国国内,士族割据、赋税不均,李建成昏庸、李渊猜忌,外部又有王世充虎视眈眈、辽军步步紧逼,早已是积重难返。可耶律现的“指点”,分明是把他架在火上烤——夺权废立,是谋逆大罪;改革削爵,会得罪所有世家贵族。无论他怎么做,都注定要背上骂名。
“他就是故意的!”李世民将信纸揉成一团,又缓缓展开,目光死死盯着信上的文字,“他知道我不甘屈居人下,知道我想救唐国,所以故意给我指这条路,让我替他搅动关中局势,最后坐收渔翁之利!”
长孙无忌叹了口气,没有反驳。这一路在辽国的见闻,早已让他明白耶律现的深谋远虑——从让李世民参观工坊、行政学院,到出售军械挑动唐郑战乱,再到如今写下这封“谋国书”,每一步都算计得精准无比,仿佛早已看透了人心,预知了未来。
“可我们……别无选择。”长孙无忌轻声道,“殿下若想保住唐国,保住关中百姓,就只能按他说的做。哪怕这条路满是荆棘,哪怕要背上千古骂名。”
李世民沉默了。车厢内只剩下轺车行驶的“吱呀”声,他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农田,脑海中不断闪过信中的内容——如何收拢军权,如何联合对士族不满的寒门官员,如何清查隐匿田产,如何仿制辽国的新农具……耶律现把一切都安排得明明白白,甚至连可能遇到的阻力和应对之策都写了出来。
他越看越心惊,越看越愤怒,却又不得不承认,这是目前唯一能拯救唐国的办法。耶律现就像一个站在高处的棋手,将唐国的棋局看得通透,而他,只能按照对方设定的步骤,一步步走下去。
与此同时,辽国王城南京的王宫内,房玄龄和杜如晦正围着耶律现,脸上满是不解。
“可汗,您为何要将改造唐国的办法告知李世民?”房玄龄率先开口,语气带着几分担忧,“若他真能按您说的做,收拢军权、改革弊政,说不定真能让唐国起死回生,届时岂不是给辽国添了一个强大的对手?”
杜如晦也附和道:“是啊可汗,李世民本就有雄才大略,只是缺乏机会。您给他指了这条路,万一他真的成功了,咱们之前的布局岂不是白费了?”
耶律现坐在王座上,手中把玩着一枚玉佩,嘴角露出一抹胸有成竹的笑容:“强大的对手?你们觉得,他有机会吗?”
他站起身,走到舆图前,指着关中地区,缓缓说道:“在冷兵器时代,若我没有发展工业,李世民或许能凭借他的军事才华,成为辽国的劲敌。可如今,辽国已是工业国,而唐国,不过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对农业的打击,是降维打击——我们的蒸汽机一天能生产的军械,抵得上唐国工匠一个月的产量;我们的火炮能轻易摧毁唐国的城墙,我们的蒸汽火车能快速运送军队和粮草。就算李世民能整合关中资源,又能如何?他造不出火枪,炼不出足够的钢铁,连粮食产量都赶不上我们,拿什么跟辽国打?”
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一眼,眼中的担忧稍减。他们深知辽国工业的强大,可还是有些不放心:“可李世民若能改革成功,解决唐国的内部矛盾,凝聚民心,说不定能与辽国周旋许久。”
“内部矛盾?”耶律现嗤笑一声,“唐国的内部矛盾,根本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李渊为了夺取关中,大肆封赏士族,那些世家贵族隐匿了多少田产、逃了多少赋税,你们心里有数。李世民要改革,第一步就得削爵、清查田产,这等于断了士族的财路。那些盘根错节的世家,怎么可能坐以待毙?他们会联合李建成,甚至联合王世充,共同反对李世民。到时候,唐国国内必定内乱,哪里还有精力对抗辽国?”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就算李世民能侥幸平定内乱,掌握大权,他也造不出我们的军械。制造火枪需要精密的机床,冶炼钢铁需要先进的高炉,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建成的。我们辽国发展工业用了十几年,投入了无数的人力物力,唐国既没有熟练的技术工人,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更没有懂得工业技术的人才,凭什么跟我们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请大家收藏:(m.x33yq.org)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