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的朱雀大街上,人声鼎沸得压过了车马声。户部衙门外搭起了两座丈高的木台,左边挂着“南洋开发公司”的鎏金招牌,右边悬着“南印度开发公司”的红绸匾额——这是继东瀛开发公司之后,大辽推出的又两大殖民开发机构,模式与东瀛公司如出一辙:允许民间出资入股,股东可参与南洋与南印度的土地开拓、矿产开采、贸易经营,年底按股分红,朝廷则为公司提供军事保护与政策支持。
发售股票的日子定在辰时,可天还没亮,衙门外就排起了长队。队伍里既有穿着锦缎的世家子弟、腰缠万贯的商人,也有穿着布衣、攥着碎银的平民百姓。一个卖菜的老汉把担子放在路边,手里紧紧攥着用十斤白菜换来的二两银子,嘴里念叨着:“东瀛公司的股我没抢到,这次说啥也得买上一股,听说南洋的香料能卖大价钱!”旁边一个布商笑着接话:“老汉,你那二两银子只够买半股,不如跟我凑一凑,咱们合买一股,年底分红一人一半?”
辰时一到,户部官员走上木台,高声宣读股票章程:“南洋开发公司总股本十万股,每股白银一百两;南印度开发公司总股本十二万股,每股白银一百两。今日先发售三成,先到先得!”话音刚落,队伍瞬间沸腾起来,百姓们推着挤着往前冲,世家子弟们则让管家拿着银票往前递,生怕晚了一步就抢不到。
“给我买五百股南洋的!”荥阳郑氏的管家高举着五万两银票,声音洪亮。
“我要三百股南印度的!”清河崔氏的人也不甘示弱。
连草原部落的使者都挤在人群里,一边比划一边喊:“我们首领要一千股!白银十万两,马上就能送来!”
这股抢股热潮,全因东瀛开发公司的“珠玉在前”——过去三年,东瀛公司的每股分红从五十两涨到了八十两,不少早期股东赚得盆满钵满,有的甚至靠分红买了田宅、开了工坊。现在听说新公司要去南洋采香料、去南印度挖宝石,百姓们哪里还按捺得住,连家底薄的都想凑钱买上半股,盼着能沾点殖民的光。
御书房内,耶律现正看着户部送来的股票认购清单,嘴角藏着笑意。房玄龄站在一旁,躬身汇报:“陛下,截至午时,南洋公司三成股票已售罄,南印度公司也卖出了九成,剩下的估计傍晚就能卖完。皇室这边,按您的吩咐,以最低折扣认购了南洋公司两千股、南印度公司三千股,共计五十万两白银,从内堂资金里划拨。”
“嗯,做得好。”耶律现放下清单,手指轻轻敲着桌案,内心忍不住吐槽:“当皇帝就这点好处,买股票能拿最低折扣,份额还能自己定,不像那些勋贵,得按市价抢,还不一定能抢到足额的。”他这话倒不是吹嘘——大辽律法规定,皇室不得干预民间商业,但没禁止皇室投资,加上他是公司的“政策支持者”,户部自然会给皇室留足优惠,这算是他在“律法平等”之外,唯一的一点特权。
可想到内堂资金,耶律现又皱起了眉。他转头对房玄龄说:“今年皇室的支出账目,你给朕再报一遍。”
房玄龄连忙拿出账本,念道:“陛下前年册立房氏为后,去年纳杜氏、魏氏为妃,今年又纳了荥阳郑氏、突厥阿史那部等送来的八位女子,如今后宫妃嫔共十五位;无上皇那边,子女共计三十六人,其中未成家的小王爷、小公主就有二十一位,每月俸禄、用度需白银五万两;加上宗室子弟的婚嫁、祭祀等开支,上半年皇室总支出已达三十万两,内堂资金仅剩四十万两,若不设法补充,年底怕是要入不敷出。”
耶律现揉了揉太阳穴,满是无奈。他倒不是贪多好色,只是身为皇帝,联姻是巩固世家与草原部落关系的必要手段——房玄龄、杜如慧、魏征是朝中重臣,联姻能拉拢文臣集团;郑氏等世家送女,是表忠心的信号;草原部落送亲,则是为了稳住边疆。以前他年纪小,送来的女子都交给外公耶律阿保机安置,现在成年了,只能自己收下,不知不觉就凑齐了十五位妃嫔。
更头疼的是外公耶律阿保机的子女太多——这位无上皇精力旺盛,后宫妃嫔数十位,子女三十六人,光未成家的小舅舅、小姨妈就有二十一个,每人每月的俸禄、服饰、住所开支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耶律现作为穿越者,深知横征暴敛的危害,皇室开支从不敢动用国库,全靠内堂资金(主要是皇室私产、前代积累、殖民收益分红)支撑,可架不住人多开销大,内堂资金眼看着就要见底。
“所以啊,这两家新公司的股票,朕必须多买些。”耶律现叹了口气,“内堂资金不能只靠吃老本,得跟着赚点钱,不然明年连小舅舅小姨妈们的婚嫁钱都凑不齐了。”房玄龄忍着笑,躬身道:“陛下英明,有这两家公司的分红,皇室开支定能缓解。而且律法规定皇室投资与民同权,没人会说闲话。”
耶律现点点头——他定的律法里,明确“皇室投资需与民间同股同权,仅可享受合理折扣(不超过一成),不得强占份额”,这次认购的股票,折扣刚好一成,既符合规矩,又能多赚点,算是兼顾了“特权”与“律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请大家收藏:(m.x33yq.org)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