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一一记下,心中暗暗佩服。陛下虽怒,却没被怒火冲昏头脑,知道靠打压无法长久,最终还是要回到“经济绑定”的路子上。
耶律现重新走回殿内,拿起徐茂公送来的捷报,翻到最后一页。上面写着:“波斯湾辽商自发组织‘侨民护卫队’,愿长期协助都护府维持治安,只求都护府允许他们扩大通商范围。”
看着这行字,耶律现的眉头又皱了起来。他知道这些辽商的心思——表面上是“助战有功”,实则是想借着平叛的功劳,索要更多的通商特权。若是以前,他或许会顺水推舟,可经过这次波斯叛乱,他再不敢轻易放纵。
“传旨给徐茂公,驳回辽商‘扩大通商范围’的请求。”耶律现沉声道,“允许他们继续在波斯湾经商,但必须遵守《海外殖民辽民律》,若有违反,一律严惩。另外,让他在波斯各主要城市张贴律法条文,用波斯语和汉语双语书写,让每个辽民和波斯人都知道,大辽治理殖民地,靠的不是武力掠夺,而是律法与公平。”
内侍连忙记下旨意,准备派人送往波斯。
耶律现坐在案前,再次拿起那份捷报,指尖划过“伊嗣俟四世求和”“波斯丞相归附”的字眼,心里却满是疲惫。他想起自己刚穿越时,立志要建立一个比汉唐更强大、更稳固的帝国,可如今,帝国的疆域越来越大,麻烦也越来越多。国内的民族融合刚见成效,海外的殖民问题又接踵而至——辽民的骄纵、当地民众的反抗、军费的损耗,每一件都像一块石头,压得他喘不过气。
“陛下,西域都护府送来奏报,说西域的辽民与吐蕃人因牧场归属的矛盾,已按《海外殖民辽民律》的草案妥善解决,双方都很满意。”内侍又送来一份奏报,语气带着几分欣喜。
耶律现接过奏报,快速浏览一遍。上面写着,西域都护府按律法裁定,牧场归吐蕃人所有,但允许辽民在此放牧,只需缴纳少量租金;同时,辽民的工坊优先雇佣吐蕃人,双方互利共赢,矛盾就此化解。
看着这份奏报,耶律现的眉头终于舒展了些。或许,《海外殖民辽民律》真的能起作用。或许,只要坚持用律法约束辽民,用经济利益绑定当地民众,大辽的殖民地,终有一天能像中原与草原一样,实现真正的安稳。
可他心里清楚,这条路还很长。辽民在海外的骄纵,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当地民众对大辽的信任,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建立的。就像波斯,虽然叛乱被平定了,可想要让波斯百姓真正接受大辽的统治,还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努力。
“罢了,一步一步来吧。”耶律现轻声自语,将奏报放在案上,“先把《海外殖民辽民律》推行下去,再让徐茂公好好治理波斯,争取把损失的时间补回来。”
他站起身,走到《大辽疆域图》前,目光落在波斯的位置。红色的疆域标注上,仿佛还能看到泰西封城墙上的血迹,看到波斯百姓流离失所的身影。他在心里暗下决心,绝不能让类似的兵祸,再在其他殖民地上演。
“下一个目标,是天竺。”耶律现指尖划过天竺的标注,“让天竺都护府提前推行《海外殖民辽民律》,监督辽民的行为,别再出乱子了。”
内侍在旁连忙应道:“臣这就去传旨。”
殿外的阳光越来越亮,照在《大辽疆域图》上,红色的疆域像一条巨龙,横跨欧亚非。耶律现望着这条“巨龙”,心中既有自豪,也有忧虑。他知道,治理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比打下它更难。而他能做的,就是在这条路上,不断调整方向,尽量避免走弯路,让大辽的“巨龙”,能走得更稳、更远。
喜欢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请大家收藏:(m.x33yq.org)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