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海峡,这片连接着印度洋与南中国海的狭长水道,自古以来便是东西方贸易的生命线,也是海盗与走私者的天堂。
此刻,它正变成一张由钢铁与蒸汽编织的、正在缓缓收紧的巨网。
荷兰皇家海军“班达号”的舰桥。
德弗里斯舰长用单筒望远镜,审视着远处苏门答腊岛那模糊而单调的海岸线。
德弗里斯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海军军官,大半生都在东印度群岛这片炎热而潮湿的水域度过。他深知这片海域的复杂与凶险。
要在这里执行一道看似简单的命令——“对苏门答腊海岸实施海上封锁,切断叛乱地区的补给”。
其难度不亚于用一张渔网去捕捉水中的游虫。
苏门答腊的东海岸线漫长而曲折,遍布着无数个可以藏匿船只的河口、港湾和树林沼泽。
传统的马来渔船吃水浅,机动灵活,可以轻易地在这些迷宫般的水道中穿行,躲避他的巡航舰。
而那些往来于新加坡、槟城和棉兰之间的英国商船,更是他不敢轻易触碰的麻烦。
根据1824年的《英荷条约》,英国在苏门答腊享有自由贸易的权利,任何对英国商船的拦截和搜查,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外交争端。
“舰长,”大副走了过来,递上一杯热咖啡,“前方三海里处发现一艘悬挂英国旗帜的蒸汽货轮,航向是槟城。是否需要依令拦截检查?”
德弗里斯放下望远镜,揉了揉因彻夜未眠而布满血丝的眼睛。
“发信号,令其停船。告诉他们,我们正在执行反海盗和打击走私巡逻任务,需要进行例行检查。”
“反海盗和打击走私”,这是巴达维亚总督府为这次封锁行动精心挑选的合法外衣。
利用打击海盗这一国际公认的责任,来掩盖其军事封锁的真实意图,是他们能想到的、唯一可以规避与英国发生直接冲突的办法。
然而,当“班达号”靠近那艘英国的货轮时,对方的船长,一个留着大胡子的苏格兰人,站在船舷边,毫不客气地用扩音喇叭吼道:“这里是公海!我们悬挂的是大英帝国的旗帜!根据国际法,你们无权登船检查!请立刻让开航道,否则我们将向新加坡的海军基地报告你们的海盗行径!”
德弗里斯的脸上一阵红一阵白。
他知道对方说的是事实。在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面前,他的这艘舰不过是个笑话。
最终,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维多利亚女王号”喷着黑烟,扬长而去。
他甚至无法确定,那艘船的货舱里,装的是合法的棉布,还是足以武装一个团的步枪。
这次封锁,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场令人沮丧的、漏洞百出的行动。
德弗里斯的舰队,由几艘像“班达号”这样的老式蒸汽巡航舰和炮舰组成,它们是荷兰海军在东印度群岛的主力,设计用来进行舰队决战或炮击海岸要塞,但用来对付那些神出鬼没的小型走私船,却显得笨拙而无效。
真正的“清剿”,更多地落在了另一支海军力量的肩上——“政府海军”。
这是一支独立于皇家海军之外的、由殖民地政府直接管辖的准军事海上力量。
它的船只,多是一些小型的、吃水浅的蒸汽炮艇和改装过的巡逻船,比如“阿伦德号”和“瓦尔克号”。
船上的军官多是荷兰人,但水手却大量招募了本地的爪哇人和马来人。
他们更熟悉本地的水文和航道,也更擅长与本地人打交道。
在勿老湾港,一艘小型的政府海军的炮艇甲板上,
年轻的荷兰少尉范霍恩对着一张海图,与他的爪哇籍大副讨论着今晚的巡逻路线。
“少尉先生,”大副指着地图上一片复杂的河口三角洲,“根据线报,今晚会有一批货从槟城过来,接头的地点就在这片树林里。
我们的船太大,进不去。只能派小艇摸进去。”
范霍恩点了点头。他虽然看不起这些皮肤黝黑的土着,但也不得不承认,在捉拿走私犯这件事上,他们比自己更有办法。
入夜,两艘由爪哇水手划桨的武装小艇,像是黑夜里的鳄鱼,悄无声息地滑入了那片迷宫般的树林。
到处都是腐烂植物的气味,四周是各种夜行动物的鸣叫。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沉默划行,他们终于在一个隐蔽的河湾里,发现了接头的船只。
那是一艘中式的帆船,船上的人正在将一个个狭长的木箱,搬运到几艘等候在那里的马来小船上。
“动手!”范霍恩低声下令。
一声枪响。
爪哇水手们发出一阵呐喊,拼命划着船开始登陆,朝着走私的团伙冲了过来!
正在卸货的走私贩们显然没料到会有埋伏,顿时乱作一团。
一阵厮杀和枪响之后,大部分人便跳水逃生,消失在黑暗的河水里。
范霍恩带人冲上帆船,撬开一个木箱,里面装的不是鸦片,也不是香料,而是一支支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崭新的温彻斯特连珠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九两金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九两金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