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在笔尖与键盘的敲击声中悄然滑过,积雪消融,枝头抽出嫩绿的新芽,空气中开始弥漫起春日特有的、潮湿而充满生机的气息。高三下学期的紧张氛围,像一张无形却密不透风的网,将每个人都笼罩其中。
龙斯誉的时间被精准地分割成几个部分:在学校,他是稳定年级前三的学霸;放学后,他是两名高中生信赖的物理家教老师;而在无数个深夜里,他是那个对着电脑屏幕,反复修改、测试“智能社区节能系统”项目细节的创业者。这个项目,是他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准备的敲门砖,也是他规划中那条“更宽阔跑道”的第一步。
梅韵涵同样忙碌。艺术统考近在眼前,她将大部分课余时间都投入到了画室。画笔在纸上沙沙作响,勾勒出的不仅是静物与光影,更是她对未来的全部想象与坚持。她拒绝了陈先生和林老师后续几次看似随意的“聚会”邀请,态度礼貌而坚决。林老师画室里的氛围,随之变得有些微妙,带着几分被拂逆后的冷淡。
然而,真正的风浪,总是在看似平静的水面下酝酿。
---
科技创新大赛的市级选拔赛在一个周六的上午举行,地点设在市科技馆。场馆内人头攒动,来自各所高中的参赛团队带着他们的作品和展板,空气中弥漫着少年人特有的、混合着紧张与亢奋的气息。
龙斯誉独自一人前来。他的展位在一个相对偏僻的角落,但他并不在意。他将笔记本电脑连接好,调试着自行组装的、用于演示的微型模型,神情专注而冷静。他的项目基于物联网技术,旨在通过优化算法实时调节社区公共区域的照明与能源分配,理念清晰,设计简洁,甚至已经做出了一份初步的商业计划书。
评审环节开始,几位评委老师在他的展位前停留的时间明显比其他队伍要长。他们提出了几个相当专业和深入的问题,从技术实现的难点到市场应用的可行性。龙斯誉对答如流,逻辑清晰,偶尔引用的数据和案例让几位评委眼中都露出了赞许的神色。
一切似乎都很顺利。
然而,就在评审即将结束,一位戴着金丝边眼镜、气质儒雅的评委老师合上手中的资料夹,准备离开时,他似乎是不经意地问了一句:“龙斯誉同学,你的这个项目,构思非常新颖,技术实现度也很高。我们很好奇,以高中生的知识储备和资源,能独立完成到这一步,非常了不起。在项目研发过程中,有没有得到过什么……校外专业人士或者机构的特别指导呢?”
这个问题听起来像是随口的夸奖和好奇,但龙斯誉敏锐地捕捉到了对方话语里那一丝极其微妙的探究意味。他的心脏猛地一沉,面上却依旧平静无波。
“谢谢老师的肯定。”他微微颔首,语气不卑不亢,“项目所有的构思、代码编写和硬件调试,都是我个人独立完成的。过程中确实遇到了很多困难,主要是通过查阅公开的学术论文、技术文档和开源社区的讨论来解决的。如果您需要,我可以提供全部的过程性日志和代码版本记录。”
他的回答滴水不漏,既澄清了独立性,又展现出了超出年龄的专业素养。那位评委老师笑了笑,没再说什么,拍了拍他的肩膀,走向了下一个展位。
龙斯誉看着他的背影,眼神一点点冷了下来。他几乎可以肯定,刚才那个问题,绝非空穴来风。是有人在评审前,向组委会“暗示”了什么?是谁?目的又是什么?仅仅是让他无法获奖,还是……有更深的意图,比如,质疑他的人格,在他刚刚起步的道路上,烙下一个“可能存在学术不端”的污点?
一种熟悉的、被无形之手扼住喉咙的感觉再次袭来。只是这一次,那只手更加隐蔽,也更加阴冷。
---
傍晚,龙斯誉回到他们的小屋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梅韵涵刚结束一天的练习,正在厨房煮面。听到开门声,她探出头,脸上带着期待:“回来啦?比赛怎么样?”
龙斯誉脱下外套,走到厨房门口,靠在门框上。他没有立刻回答,只是静静地看着她围着那条略显陈旧的碎花围裙,在氤氲的蒸汽中忙碌的身影。暖黄的灯光照在她认真的侧脸上,构成一幅足以抚平任何焦躁的温馨画面。
“还行。”他最终选择了这个模糊的词,走过去,接过她手里的筷子,熟练地搅动着锅里面条,防止粘锅,“评审问了些问题,回答得还算顺利。”
梅韵涵敏锐地察觉到了他语气里那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和冷意。她关掉火,转过身,正视着他:“发生什么事了?”
龙斯誉沉默了一下,将面条捞进两个碗里,然后简单地将评审最后那个“特别指导”的问题,以及自己的分析和猜测,告诉了她。
厨房里顿时安静下来,只剩下面条的热气缓缓升腾。
梅韵涵的眉头紧紧蹙起,脸色微微发白。她不是不懂这意味着什么。这不是简单的阻挠,这是一把软刀子,杀人不见血。如果龙斯誉的项目真的因为这个莫须有的“质疑”而被搁置,甚至影响到他的信誉,那对他刚刚萌芽的创业计划,将是致命的打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龙少的星辰挚爱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龙少的星辰挚爱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