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头的八路军战士听到李明远的话,眼中的警惕淡了些,嘴角露出一抹笑意:“老乡过奖了,打鬼子是我们该做的。”他伸出手,“我叫赵刚,是这个小分队的队长。”
李明远赶紧握住他的手,赵刚的手掌粗糙有力,带着常年握枪留下的厚茧。“我叫李明远,是……从北平逃难来的学生。”他再次强调自己的身份,生怕露馅。
“李同学。”赵刚点点头,目光扫过村里的景象,眉头微蹙,“看村里这情况,是不是刚遭过祸?”
老村长叹了口气,把刚才伪军来捣乱的事说了一遍,又特意提了李明远如何用鞭炮和浓烟吓退伪军的事。
赵刚听完,看向李明远的眼神多了几分欣赏:“李同学倒是有勇有谋。”他转向身后的战士们,“大家原地休息,警戒不要松懈。小张,去看看老乡家有没有受伤的人,给处理一下。”
“是!”一个背着药箱的年轻战士应声上前。
村民们见八路军果然秋毫无犯,还主动关心他们,都放下心来,纷纷从家里端出热水,有的还拿来了窝窝头和咸菜。
赵刚连忙道谢:“老乡们太客气了,我们有纪律,不能随便拿群众的东西。”
“同志,这都是自家产的,不值钱,你们赶路辛苦,垫垫肚子咋了?”王老实把手里的窝窝头往一个战士手里塞。
推让了半天,赵刚见盛情难却,只好让战士们收下,还让通讯员拿出几块大洋递给老村长:“老乡,这是粮食钱,一定得收下。”
老村长哪肯要,推来推去,最后还是赵刚说这是纪律,他才红着眼圈收下了。
李明远看着这一幕,心里感慨万千。这就是八路军啊,和那些欺压百姓的伪军、鬼子简直是天壤之别。
赵刚和老村长聊了几句村里的情况,又问起附近鬼子和伪军的动向。老村长一一作答,还把李明远刚才说的挖陷阱的主意讲了一遍。
赵刚听完,眼睛一亮,看向李明远:“李同学这个办法很好!对付小股敌人,这些土办法往往能起到大作用。”他想了想,“我们这次是执行侦查任务,要去摸清前面鬼子据点的情况。如果老乡们信得过,我可以让战士们教大家一些简单的格斗和埋雷技巧,万一遇到敌人,也能多几分自保之力。”
老村长喜出望外:“那太好了!多谢赵队长!”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村里热闹起来。八路军战士们分成几组,有的教男人们怎么挖坑埋“土雷”(用陶罐装火药和碎石),有的教妇女们怎么包扎伤口,还有的帮着村民修补被伪军踹坏的门板。
李明远也跟着学,他虽然体能不行,但脑子灵活,很快就学会了怎么计算陷阱的角度和深度,还跟赵刚讨论起怎么利用村里的地形设置交叉火力点——当然,他说的都是从电视剧里看来的皮毛,却让赵刚觉得这学生懂得还真不少。
“李同学,你懂的这些,不像是普通学生能知道的啊。”休息的时候,赵刚递给李明远一块压缩饼干,笑着问道。
李明远心里咯噔一下,赶紧找借口:“我……我喜欢看一些军事方面的书,瞎琢磨的,让赵队长见笑了。”
赵刚不置可否,只是笑了笑:“喜欢琢磨是好事。现在这世道,多学点保命的本事总没错。”他顿了顿,“李同学,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一直待在村里?”
“我……”李明远犹豫了,“我还没想好。本来想回北平,可现在北平也待不了了。”
“如果不嫌弃,等我们完成任务,可以带你去我们团部看看。”赵刚看着他,“我们那里也需要有文化的人,你要是愿意,可以留在团里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教战士们认字,或者帮忙整理文件什么的。”
李明远的心猛地一跳。去八路军团部?这可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他一个学渣,在现代啥也不是,难道在这个年代,还能为抗日做点贡献?
“我……我能行吗?”他有点激动,又有点忐忑。
“怎么不行?”赵刚拍了拍他的肩膀,“有志不在年高,只要有抗日的心,就都是好样的。你考虑考虑,不用急着答复。”
就在这时,放哨的战士跑了过来,低声对赵刚说:“队长,西边发现可疑动静,像是有人在窥探。”
赵刚脸色一凛,立刻站起来:“全体注意!警戒!小张,带两个同志去看看!”
“是!”
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村民们也都停下手里的活,紧张地看着西边。
没过多久,小张带着两个战士押着一个人回来了。那人穿着破烂的衣服,脸上抹着泥,看着像个乞丐,但眼神却很贼。
“队长,这家伙在西边山坡上鬼鬼祟祟的,被我们抓了个正着,身上还带着这个。”小张递过来一个小小的铁皮哨子。
赵刚接过哨子看了看,眉头紧锁:“是伪军的联络哨。说!你是哪个据点的?来这儿干什么?”
那人吓得瑟瑟发抖,结结巴巴地说:“我……我是……是黄村据点的……太君让我……让我看看村里有没有八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1937年的日子请大家收藏:(m.x33yq.org)1937年的日子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