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照相馆里的全家福
日子进了四月,天气愈发暖和起来,院墙边的迎春花,热热闹闹地开了一片金黄。王家的生活也像这天气一样,蒸蒸日上,充满了希望。
有了缝纫机后,李秀兰和王红的手艺见长,家里人的穿着,明显整齐体面了许多。
王建国穿着妻子改良好的旧工装,精神抖擞;李秀兰自己做了件新围裙,干净利落;王红的列宁装更是让她在书店里显得格外突出;连王刚和王玥都穿着合身的新衣服,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捉襟见肘了。
这天是休息日,一家人难得都在家。吃完午饭,王超看着焕然一新的家人,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
爸,妈,姐,咱们今天去照张相吧?王超放下碗筷,提议道。
照相?一家人都愣住了。在这个年代,照相可是件稀罕事,也是件奢侈事。除了单位需要或者极重要的场合,普通人家很少会专门去照相馆。
对啊,照张全家福。王超笑着说,你看,现在咱们家日子越过越好,爸是厂里的先进,妈和姐工作都顺心,刚子和玥儿也听话。留个影,做个念想,等以后再看,多有意思。
王超的话勾起了大家的心思。李秀兰有些心动,但又担心花钱:照相......得不少钱吧?
我问过了,王超早就打听好了,就在红星照相馆,照一张六寸的,加上上色,一块五毛钱。咱们现在又不是花不起这个钱。
一块五!李秀兰心里算了算,确实不是小数目,够买好几斤米了。但看着儿女们期待的眼神,再看看家里如今的光景,她一咬牙:成!那就照一张!
王建国向来话少,但看着妻子儿女都高兴,也点了点头:嗯,照一张。
王刚和王玥一听真要照相,兴奋得在屋里又蹦又跳。王红脸上也泛起红晕,悄悄理了理自己的衣领和辫子。
决定要去照相,一家人立刻忙碌起来。李秀兰翻箱倒柜,找出各自最好、最体面的衣服。
王建国换上了王超给他买的那条一直舍不得常穿的劳动布新工装裤,套上了洗得发白但熨烫平整的旧中山装。李秀兰自己穿上了那件藏蓝色的外套,这是她最拿得出手的衣服了。
王红自然还是那身自己做的、合体又精神的列宁装。王刚和王玥也换上了母亲用缝纫机做的新衣服。
王超看着家人郑重其事的样子,心里有些好笑,又有些感动。在这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一次普通的拍照,竟被赋予了如此隆重的仪式感。
收拾妥当,一家人锁好门,浩浩荡荡地出了胡同,朝着位于城南的红星照相馆走去。王建国推着那辆锃亮的永久自行车,李秀兰拉着王玥的手,王超和王红领着王刚,引得邻居们纷纷侧目。
建国,这一大家子穿戴这么整整齐齐,干啥去啊?有相熟的邻居问道。
去照张相,拍个全家福。王建国难得地高声回答,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
来到红星照相馆,玻璃橱窗里挂着几张放大的人像照片,有穿着军装的,有戴着工人帽的,都表情严肃,目光坚定。推开玻璃门进去,一股淡淡的化学药水味扑面而来。店里很安静,只有一个戴着眼镜、围着围裙的老师傅在柜台后擦拭相机。
看到一下子进来这么一大家子,老师傅推了推眼镜:同志,是来照相?
对,师傅,我们照张全家福。王超上前说道。
老师傅打量了一下这一家人,看到他们虽然穿着不算顶好,但干净整齐,精神面貌很好,尤其是推着的那辆崭新自行车,心里便有了数。照几寸的?黑白还是上色?
照六寸的,上色。王超肯定地说。
一块五。老师傅报出价格。
王超利索地付了钱,老师傅收了钱,脸色更加和气了些,指挥着他们走到背景布前。背景布是画出来的风景,有山有水有亭子。
来,同志,您坐中间。老师傅安排王建国和李秀兰坐在前排的两把椅子上。王建国腰杆挺得笔直,双手放在膝盖上,神情严肃。李秀兰则有些紧张,双手不自在地交握着。
孩子们站后面。王超和王红站在父母身后,王超把手搭在父亲肩上,王红则轻轻扶着母亲的肩膀。王刚和王玥被安排蹲在父母脚前。
好,都看我这里。老师傅把头埋进相机上的黑布里,声音闷闷的,放松点,别紧张......对,就这样......笑一笑......好!
只听一声,一道白光闪过,伴随着一股淡淡的镁粉燃烧的味道。
好了,过一个礼拜来取。老师傅从黑布里钻出来说道。
从照相馆出来,一家人都松了口气,随即又被一种兴奋和期待的情绪笼罩。
刚才我眼睛是不是眨了一下?李秀兰担心地问。
没有,妈,您照得可好了。王红安慰道。
那个灯真亮,吓我一跳。王玥拍着小胸脯。
王刚则嚷嚷着:等我长大了,也要买一个那样的匣子(相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