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等人听了,笑着劝道:“这本来就是酒后大家说笑,不留神说出来的,哪里有人敢说老太太的不是呢。老太太您自己别往心里去,解释解释就好了。”
只见鸳鸯拿着一条柔软的巾子和一个宽大的斗篷走过来,说道:“夜已经深了,恐怕露水会落下来,要是被风吹了头,可得添上这个防着点。坐了这么久,也该歇息了。”
贾母却说:“偏偏今晚我兴致高,你又来催我。难道我喝醉了吗?我偏要玩到天亮!”说着,便让人再斟上酒来。她一边戴上兜巾,披上斗篷,大家又陪着她继续饮酒,还讲了些笑话逗乐。
这时,只听桂花丛中,传来一阵呜呜咽咽、袅袅悠悠的笛声,那声音比之前更加凄凉了。大家都静静地坐着,没有说话。夜深人静,明月高悬,笛声悲切哀怨,贾母年纪大了,又喝了点酒,听到这样的声音,心里不禁有些触动,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这时,大家彼此间都不由自主地感到一阵凄凉和寂寞。过了好一会儿,才意识到贾母是因为伤感而落泪,于是赶紧转身陪笑,说着安慰的话来解释。又让人去热酒,同时让吹笛的人停下。
尤氏笑着说道:“我这儿也有个笑话,讲给老太太听听,好解解闷儿。”
贾母强打起精神,笑了笑说:“这样倒好,快说来我听听。”
尤氏便开始讲:“有一户人家,生了四个儿子:大儿子只有一只眼睛,二儿子只有一只耳朵,三儿子只有一个鼻孔,四儿子倒是身体齐全,偏偏是个哑巴。”刚说到这儿,只见贾母双眼已经有些朦胧,像是快要睡着了。尤氏见状,便停了下来,赶紧和王夫人一起,轻轻地唤醒贾母。
贾母睁开眼,笑着说道:“我不困,就是闭闭眼养养神。你们接着说,我听着呢。”
王夫人等人笑着劝道:“已经四更天了,夜风也凉,露水也重,老太太还是早点安歇吧。明天晚上再赏十六的月亮,也不辜负这月色。”
贾母问道:“怎么就四更天了?”
王夫人笑着回答:“真的已经四更了,姑娘们熬不住,都去睡了。”
贾母听了,仔细看了看,果然发现大家都散了,只有探春一人还在这儿陪着。
贾母笑着说:“好吧。你们也熬不住夜,而且有的身体弱,有的还病着,走了倒让我省心。只是可怜了三丫头,还在这儿等着。你也去吧,我们都散了吧。”
说着,贾母便站起身来,喝了一口清茶,然后有准备好的竹椅小轿,她披上斗篷坐了上去,两个婆子抬起轿子,众人跟着,一起出了园子。不在话下。
这时,丫鬟媳妇们正忙着收拾桌上的杯盘碗盏,突然发现少了一个精致的茶杯。大家四处寻找,怎么也找不到,便纷纷询问在场的人:“肯定是有人不小心打碎了,扔在哪个角落了。告诉我们一声,我们拿块碎瓷片去交差作个证明,不然,又要被人说成是偷走了。”
众人都说:“我们都没打碎,或许是跟着姑娘们的丫鬟不小心打碎了也说不定。你再仔细想想,或者去问问她们。”
这话提醒了负责管理器具的媳妇,她笑着说道:“对了,我记得有一会儿是翠缕拿着那个茶杯的。我去问问她。”
说着,她便去找翠缕。刚走下甬道,就碰见了紫鹃和翠缕迎面走来。
翠缕连忙问道:“老太太那边散了吗?你知道我们姑娘去哪儿了吗?”
那媳妇答道:“我是来问那个茶杯哪里去了,你们倒问我要起姑娘来了。”
翠缕笑着说道:“我刚才给姑娘倒茶,一转眼,连姑娘都不见了。”
那媳妇说:“太太刚才还说,大家都回去睡觉了。你都不知道哪里玩去了,还不知道呢。”
翠缕转头对紫鹃说:“姑娘肯定不会悄悄去睡觉的,说不定是在哪里逛了一圈。现在老太太那边散了,她可能赶去前边送行了也说不定。我们往前边找找看。找到姑娘,自然也就能找到你的茶杯了。你明天一早再找也不迟,急什么!”
那媳妇笑着说道:“要是有了下落,就不必着急了,明天再找你要吧。”说完,她便回去继续清点器具。
这边,紫鹃和翠缕便往贾母住处走来。不在话下。
原来,黛玉和湘云两人并没有去睡觉。黛玉看到贾府里这么多人聚在一起赏月,可贾母却感叹如今人少了,没有往年那么热闹,还提到宝钗姐妹都回家去了,和母亲、兄弟们一起赏月之类的话。这让黛玉触景生情,心里一阵难过,便独自走到栏杆边,低着头默默流泪。
宝玉最近因为晴雯病得很重,心里乱糟糟的,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王夫人好几次催他去睡觉,他也就去了。
探春最近因为家里的事情烦心,根本没心思游玩。迎春和惜春虽然也在,但她们平时和黛玉关系就不怎么亲密。这样一来,就只剩下湘云来安慰黛玉了。
湘云说:“你是个明白人,何必这样愁眉苦脸地自己折磨自己?我和你一样,可我就不像你这么小心眼儿。再说,你身体又不好,更应该好好保养自己。可气的是宝姐姐她们,平时和我们亲亲热热的,早就说好了今年中秋要大家一起赏月,还要组织诗社,一起联句作诗。可到了今天,她们却把我们丢下,自己赏月去了。诗社也不搞了,诗也不做了。倒是她们家的父子叔侄们玩得挺欢。你知道宋太祖说过的一句话吗?‘卧榻之侧,岂许他人酣睡。’她们不搞,咱们两个就联起句来,明天让她们羞愧羞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